新時代多彩貴州的追夢人

2021年02月05日08:45  來源:貴州日報
 

山,是大地上最秀美的風景,亦是行者腳下最豪邁的征程。

韭菜坪,烏蒙巔,貴州屋脊,海拔2900.6米。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海嘎村,坐落在韭菜坪半山腰,是貴州海拔最高的自然村,一個“藏在”石旮旯中的彝族村寨。

追夢人步履鏗鏘,11年如一日決戰貧困。從一名28歲的年輕小伙,成長為一位年近不惑的時代先鋒,鐘山區委統戰部副部長、民族宗教事務管理局黨組書記、海嘎村駐村第一書記楊波把青春與熱血揮洒在海嘎,把足跡和深情獻給困厄於山的海嘎村民。

2016年,海嘎村脫貧出列﹔2019年,全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20年,人均收入過萬……海嘎村的鄉親們笑了。

1月30日,春節前夕,記者走進海嘎村,滿目青山環繞、樓房鱗次櫛比、四處產業興旺,群眾斗志昂揚,美麗村庄一片熱氣騰騰景象。楊波忙得不亦樂乎,正在籌劃著一場冬季農民技能培訓。

“我們村結合實際,實行多條腿走路,在持續補齊短板的同時,對接好下一步鄉村振興工作。”楊波說,目前正准備開展的農民技能培訓,除了種植養殖外,還有鄉村旅游服務。

“我一定要讓海嘎村同步實現小康。”山重水復間,楊波把誓言銘刻在道道山梁﹔跋山涉水中,他用腳印連綴出“千年之變”的美妙音符——脫貧攻堅春風越過山水千程,苦寒之地開出希望之花。

一屆接著一屆干,楊波把汗水與夢想揉進歲月年輪,用實干和苦干成就擔當,贏得了人民的掌聲和組織的肯定。

撕下貧困標簽,重整行裝,楊波初心依舊:“黨的十九大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基層干部要關心愛護,這份殷殷囑托,給了我極大的勇氣,鼓勵著我堅定信心、不懈奮斗!”

邁步鄉村振興,砥礪美好未來,楊波胸有丘壑:“剛剛結束的全省兩會,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指明了方向,我們將找准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的抓手,‘靠山吃山’,讓石山變青山,用青山換‘金山’。”

山高人為峰,海闊心無界。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今天,一個個像楊波一樣的新時代多彩貴州追夢人,賡續夢想,從容跋涉,自覺凝聚起開創百姓富、生態美多彩貴州新未來的磅礡偉力,大步流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

當奮進“十四五”的激越鼓點奏響,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干實干、后發趕超的新時代貴州精神,正在激蕩起無數貴州兒女將個體夢想融匯進家國千秋夢的壯志豪情,推動貴州各項事業風風火火、風生水起,續寫大踏步前進的恢弘新篇。

牢記囑托再奮進:

為初心出發 為使命擔當

“在我看來,想做農村工作是一種信仰,做好農村工作是一種擔當,基層最需要的就是有信仰、敢擔當、能作為的黨員干部。”1月26日,在全省兩會上,省人大代表、思南縣塘頭鎮青杠壩村黨支部書記冷朝剛說。

回想起過去的貧困生活,冷朝剛給記者念了一首15年前的打油詩:“田大丘,三年兩不收,滴水貴如油,有女不嫁青杠壩,紅苕拌著酸菜下。”

村民的苦、村民的累、村民的窮,冷朝剛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一顆為民之心,綻放最初夢想。冷朝剛白天爬坡上坎,用腳步丈量土地,晚上走組串戶,了解群眾想法。

情況了然於胸,打鐵還需趁熱。冷朝剛立即組織部分群眾代表,與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成功發動10余戶村民統一發展大蒜和辣椒產業。當年收成好,賣了好價錢,村民們嘗到了賺錢的甜頭,發展產業的激情越來越高。

以順水推舟之勢,青杠壩村制定了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全面推進“三變”改革,初步形成了“山頂林、山腰果、山腳禽、壩上蔬”的立體農業發展模式。

現在,青杠壩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實現了從0到600萬元的跨越,人均年收入達1.5萬元,村民家家住洋房、戶戶有分紅,真正享受到發展的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黨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笑還是哭。”

牢記殷殷囑托,貴州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不斷造福人民,飽經風霜本色依舊、歷經滄桑初心不改。

“作為一名醫護人員,我將在自己的崗位上繼續發揚偉大抗疫精神,用實際行動詮釋使命擔當。”在湄潭縣人民醫院,杜富佳留給記者的印象總是一個忙碌的身影。

每天除了堅守工作崗位,她的業余時間基本都用在了疫情防控、志願服務、政策宣講等各種活動上。

“雷場是哥哥的戰場,醫院就是我和同事們的戰場!作為‘90后’青年一代,能為人民群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感到非常光榮,同時也深刻認識到自己肩上責任重大。”杜富佳說。

奮斗有不同的狀態,為民是共同的初心。在人民群眾增收致富的背后,在守護生命安全健康的當口,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以誓破樓蘭的精神和勇立潮頭的姿態,迎接了一場場實干篤行的“初心大考”。

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全省在防控指揮部、防控監測點、援鄂醫療隊等建立聯合黨支部、臨時黨組織4800余個,組建黨員突擊隊、黨員先鋒隊6700余個,設立黨員責任區、黨員先鋒崗4.45萬個。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堅持把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到村幫扶作為抓黨建促脫貧的“關鍵一招”,著力推動優秀干部向攻堅一線聚集。全省每年選派8000余名第一書記、3.5萬余名駐村干部,累計選派干部20余萬人次到一線駐村幫扶。

在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中,全省各條戰線、各個戰場涌現出一批批可歌可泣的先進典型,譜寫了一曲曲蕩氣回腸的英雄贊歌。

凝心聚力謀打贏:

靠作風吃飯 憑實績交卷

1月18日,農歷臘月初六,赫章縣河鎮鄉趕集的日子,海雀村村民王興方開著車往集市上趕。“要過年,提前買一些年貨,順便買些改裝民宿用的材料,趁這段時間沒啥事,抓緊打造一下。”王興方一邊開車一邊說。

2020年,王興方經營民宿收入了14700元,這讓他嘗到了“旅游飯”的甜頭,想趁過年之前把民宿重新裝修一下,吸引更多的游客入住。

入住王興方民宿的客人,大部分是前來海雀文朝榮黨性教育基地培訓的學員。

畢節海雀文朝榮黨性教育基地,是赫章縣為弘揚文朝榮精神所建立的,基地面向全省黨員干部開展黨性教育培訓,是畢節市唯一納入省委組織部備案管理的省級黨性教育基地之一。得益於基地的開班辦學,海雀村17戶村民順勢而為,把民房改成民宿,通過“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帶動群眾在開辦民宿、銷售農產品、基地務工等環節增收致富。

2020年,海雀文朝榮黨性教育基地實現培訓收入222.74萬元,黨支部領辦的村集體合作社分紅11.13萬元﹔帶動發展民宿17戶,民宿收入21.21萬元﹔解決當地17名群眾就業,發放務工工資12萬元。

回首極不平凡的2020年,每個人都了不起!

面對雙重大考,全省上下在黨中央和省委堅強領導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和經濟社會發展,眾志成城打贏兩場戰役,全力以赴推動復工復產,千方百計保障民生福祉,真正做到靠作風吃飯、用數字說話、憑實績交卷。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92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66個貧困縣全部摘帽、900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

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78萬億元,經濟總量在全國位次上升5位,人均水平上升4位﹔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6%,數字經濟增速連續五年全國第一﹔

高速公路通車裡程7607公裡,高速鐵路通車裡程1527公裡,民航旅客年吞吐量突破3000萬人次,軌道交通從無到有﹔

民生重點支出累計達到1.8萬億元,年均增長8.5%﹔

……

一組組數據振奮人心、催人奮進,但優異的成績后面,充滿征途的艱辛。

五級書記打頭陣,自有猛士勇沖鋒。省領導帶頭挂牌督戰“9+3”貧困區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拿出政治勇氣、錘煉過硬本領、主動擔當作為,用汗水、用青春、用生命書寫了一部部人民至上、絕境突圍的英雄傳奇,樹立起一座座令人贊嘆、永不褪色的精神豐碑。

闊步邁向新未來:

樹文明風尚 創貴州輝煌

“為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控策略,請廣大居民朋友無特殊情況,不要跨省流動,如家中有外省回來人員,請到小區門崗處登記並向居委會報備。”2月1日晚上9點,在細雨濛濛的夜色中,貴陽市觀山湖區世紀城街道第十四居委會青年志願者黃珍珍沿著小區道路一邊巡邏,一邊宣講。

半個小時后,她結束了一天的工作,雖然頭上挂滿汗珠,心裡卻十分放鬆。

“社區工作無小事,事事都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黃珍珍和她的同事們,每天除了提醒居民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還要參與測量體溫、登記信息、宣講政策、社區黨建以及老年人、殘疾人的各種服務。

像黃珍珍這樣的注冊志願者,第十四居委會有200多人。“他們是宣傳黨的政策、創建文明城市、加強社區治理的重要力量。”第十四居委會黨支部書記陳仕碧說,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已逐漸成為提升居民思想覺悟、道德水平、文明素養的“精神加油站”。

自2018年啟動建設以來,觀山湖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積極探索建設新模式,運用大數據手段,打造服務雲平台,線上線下強互動,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

因為“中國天眼”,世界認識了貴州﹔因為建設“中國天眼”,外界了解了正業。

作為貴州正業國際工程企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貴州省勞模沈志平帶領他的團隊在FAST項目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們的工作就是為FAST‘打地基’,讓開挖系統達到高水准,為后面的建設提供保障。”沈志平說。

FAST建在四周環山的大窩凼裡。如何在這個情況極其復雜的地方確定天眼的中心點?這是沈志平和他的團隊面臨的第一個難題,也是最關鍵的問題。

為選擇最佳開挖點,設計好施工方案,沈志平和他的團隊,不知在大窩凼的崖壁上爬了多少個來回。從大窩凼底部到山頂,有300多米高,對於膝蓋行動不便的沈志平來說,每一個來回都得耗費4個多小時的時間。

“開挖中心的位置相當於天眼的‘瞳孔’,它關系到望遠鏡運行的安全問題,隻有確定好位置后,才能進行后續的排水、隧道、道路等工程項目。”沈志平介紹,在施工中,他們建立起涵蓋項目整體信息的三維仿真模型(BIM技術),為項目的質量、工期、經濟指標等提供參考幫助,通過模擬不同台址的開挖中心,以測評FAST工程的整體穩定性及安全度。

這是BIM技術在貴州的首次應用,為FAST的建造節約了50%的開挖系統投資,節約經費近1億元。

“天眼的建設道路,也是不斷探索的道路,在FAST開挖系統設計中,我們使用了開挖中心選擇技術、下拉索促動器基礎坐標解析技術、岩土工程信息平面表達技術等10余項新型技術,后來統計,團隊獲得的發明專利有12項。”沈志平說。

這是腳踏實地、求真務實、精益求精的優秀品質,這是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生動體現。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堅定不移把人才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以人才驅動創新,以創新驅動發展,多彩貴州正逐步成為各類人才創業創新創造新高地。

站在歷史新起點,闊步邁向新未來。朝著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的宏偉藍圖,追夢的貴州人將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自信的姿態,在新時代的征程上乘風破浪,逐夢前行。(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付鬆)

(責編:吳鋒、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