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擦亮民族文化和生態環境金字招牌

2021年02月05日07:53  來源:貴州日報
 

群眾吃上“旅游飯”

手捧越吃越香的“旅游飯”,已將餐飲店從1家發展至3家的李珍內心充滿感激——珍惜、感恩家鄉饋贈的一切。

回到家鄉雷山西江苗寨創業前,李珍在廣東、上海等省市漂過,家鄉層層疊疊的吊腳樓、美麗旖旎的自然風光在她的眼裡是靜態的,年復一年,唯有節慶裡響起的歌、跳起的舞增添了一抹靈動與色彩。

時光荏苒,李珍在家鄉創業已有十幾個年頭,親歷西江苗寨從一炮而紅到馳名中外的巨大變遷,目睹西江從苗族村寨到知名景區的華麗變身,對“活”起來、“火”起來的家鄉更加熱愛。她經營的餐飲店裡,雇佣的都是當地村寨居民,所用的食材也從當地農家採購。

西江巨變的重要轉折點在2008年,這一年,貴州省第三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在西江苗寨舉辦。當散發著濃郁民族文化氣息,映襯著如黛青山、瀲灩碧水的“天下第一苗寨”西江亮相,時光凝練的驚艷讓其一鳴驚人。

一組數據見証巨變:2008年,西江苗寨接待游客78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不足1億元﹔2020年,接待游客462.69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5.73億元。

西江“李珍”們捧起的“旅游飯”,根源在於保存完好的民族文化和生態環境。山水文化融合生輝的西江讓余秋雨感嘆“用美麗回答一切”,讓無數中外游客視作心之所向的旅游目的地。

挖掘民族文化和生態環境優勢

走進黔東南,猶如跌進綠色海洋,67.98%的森林覆蓋率,讓綠色成為黔東南最厚重的底色。3000多個民族村落星羅棋布,409個中國傳統村落熠熠生輝,與綠水青山相得益彰,構成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融的古朴圖畫。

千百年時光淬煉與精心呵護下,民族文化和生態環境這兩個黔東南的優勢資源,已蛻變成璀璨耀眼的寶貝。

“牢牢守住兩條底線,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態環境‘兩個寶貝’,打造國內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2016年,省委為黔東南做出重大戰略定位。

圍繞打造國內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標,黔東南在堅持保護優先、融合發展主基調基礎上,以全域旅游六大理念為指引,以“大思路、大動作、大布局、大景區”為方向,以“三山三江一中心”為骨架,按照功能板塊、品牌線路、核心景區、節點城鎮層次,編制《黔東南州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2017—2025)》《黔東南州“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等規劃,努力構建全州一張圖、一盤棋的旅游發展體系,並以每年分縣市舉辦兩屆黔東南州旅游產業發展大會為倒逼機制,推動景區建設和環境建設有機統一,帶動一批景點景區改造、基礎設施改善和城鄉面貌改觀。

做好“民族文化+”文章

“十三五”期間,黔東南“兩個寶貝”大放異彩,旅游成績亮眼。

全州旅游項目投資總額達500億元,推出錦屏隆裡古城、黃平舊州古鎮、凱裡下司古鎮、劍河溫泉等一批新景區新景點。

鎮遠古城成功創建5A級景區﹔全州A級景區達到73個,境內“三山三江”處處如畫、步步成景,“一城兩寨”歷史悠久、底蘊厚重。

總結推廣出丹寨縣萬達旅游小鎮“企業帶縣”、劍河縣反召村“鄉村旅游+”、等一批旅游扶貧新經驗、新模式﹔創造性地探索出“共建、共管、共享”的“三共三帶”鄉村旅游扶貧模式﹔涌現出“公司+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農文旅融合發展等6種經驗典型﹔打造西江苗寨、肇興侗寨、岜沙苗寨、萬達小鎮、鎮遠古城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的鄉村旅游品牌。2017年至2019年,旅游扶貧9項工程累計帶動15.56萬人脫貧。

黔東南打造國內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標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2016年至2020年,全州累計接待旅游人數4.83億人次,累計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203.05億元。

“十四五”時期,黔東南將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充分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態環境“兩個寶貝”,全力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唱響“民族原生態·錦繡黔東南”品牌,推動旅游發展從以數量擴張為主向數量與質量、效益同步提升,著力打造國內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

強化州級在旅游規劃建設、資源開發、宣傳營銷、資源配置等方面的統籌,做精、做特、做優一批精品線路和景區景點,推動串點連線擴面,形成百花爭艷的大旅游格局﹔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做好“民族文化+”文章,推動文化與產業深度融合,讓游客盡享黔東南“文化大餐、山水盛宴”﹔大力實施“滿意旅游”創建行動,推動旅游產業化持續提檔升級。(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丹)

(責編:吳鋒、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