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

在后發趕超中邁向高質量

本報記者 萬秀斌 汪志球 程 煥

2021年02月04日07: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貴州,磷礦資源儲量大,磷化工已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但也曾面臨著一個行業痛點:磷石膏堆存所帶來的環境風險和安全風險。

2018年,貴州探索實施磷石膏“以渣定產”,將磷石膏消納量與產品生產量挂鉤,倒逼企業減少磷石膏堆存,促進磷化工產業綠色、創新、集約、高效發展。

“2020年首次實現年度產消平衡,有效遏制了磷石膏堆存量的增長勢頭。”貴州省生態環境廳廳長楊同光說,“以渣定產”實施3年來,磷石膏綜合利用難題逐步被破解,環境負擔已變為產業資源,烏江、清水江等流域磷污染治理取得顯著成效。

這只是貴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一個縮影。2020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4.5%,增速連續10年位居全國前列﹔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森林覆蓋率從2011年的41.5%提高到2020年的60%。

在后發趕超的路上,貴州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完成30多項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重點任務,取得生態損害賠償等一批試驗成果,將大數據、高端制造、生態旅游等綠色產業打造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

貴州素有“西南煤海”之稱。然而,喀斯特地貌讓貴州煤層賦存條件復雜,煤礦難以實現機械化開採,導致貴州煤炭行業一度面臨技術水平低、生產效率低、安全水平低等難題。

從2017年起,貴州每年投入10億元支持煤礦智能化機械化升級改造。發耳煤業公司抓住這個機遇,建成了智能化綜採工作面和礦井綜合信息化管控平台。如今,輕輕摁下啟動按鈕,採煤機就會進入“無人駕駛”狀態,煤礦日產量也從1900噸提高到3200噸。

近年來,貴州把大數據作為產業創新、轉型升級的戰略選擇,堅持傳統產業提升和新興產業培育“兩條腿”走新路,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拓展應用場景,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與新舊動能轉換。基礎能源、現代化工、先進裝備制造等十大工業產業轉型升級邁出新步伐,成為名副其實的“千億級產業”。“數字經濟中融合部分佔比達91.2%,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已成為貴州轉型升級新引擎。”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副局長胡建華說,2020年,貴州數字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30%左右,增速已連續五年居全國第一位。

1月13日,一部名為《看萬山紅遍》的電視劇,在銅仁市萬山區朱砂古鎮舉行開機儀式。該劇以真實故事為原型,講述了萬山區從資源枯竭到重新崛起的蝶變歷程。

地處武陵山脈深處的萬山區,曾是國內最大的汞工業基地。隨著資源逐漸枯竭,當地經濟發展一度陷入困境。2015年,區裡引進一家旅游開發公司,短短數年便將當初破敗不堪的礦場遺址變成了以礦山文化為特色的休閑小鎮。

從“賣資源”到“賣風景”,萬山區如期實現脫貧摘帽,2020年全區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5547元、11374元,較2013年分別提高了80%、125%。

在貴州,嘗到綠色發展甜頭的不隻萬山區。“過去五年,旅游業成為貴州歷史上增長最快的產業、處於增速最快的時期。”貴州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吳大華表示,生態是貴州旅游發展的最亮麗底色,旅游是將生態優勢轉為發展優勢的最合適的路徑。

受交通、資金等多重因素影響,貴州農村產業“小、散、弱”的特征較為突出。貴州念好農業“山字經”,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茶葉、食用菌、蔬菜、生態漁業等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不斷發展壯大。2020年,全省新增37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綠色食品認証企業累計達239家,認証面積113.69萬畝。

原刊於《 人民日報 》( 2021年02月04日 第 10 版)

(責編:吳鋒、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