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來交鞋了。”
“來了,來了。這次交了三雙鞋,我先給你記錄下來,月底再統計。”
隆冬時節萬物寒,手工鞋裡情意暖。春節即將來臨,貴定縣移民搬遷安置點福來家園的居民韋玉蓮,趕在春節前將手織的毛線鞋成品交到扶貧企業——小梅梅手工鞋業有限公司。
“我們從‘小梅梅’這裡把勾鞋所需的原材料領回家,然后根據客戶要求勾出鞋面的花樣。”韋玉蓮說。
2018年年底,從貴定縣盤江鎮新龍村搬遷到福來家園后,韋玉蓮通過在扶貧企業參加手工鞋制作,不僅能照顧到兩個上學的孩子,還能為家裡添補家用。“這份工作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織鞋的原材料也是‘小梅梅’提供。織一雙鞋能收入20元,一個月我可以織30多雙。”韋玉蓮說。
福來家園的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來自貴定縣8個鎮(街),有近千戶人家,3800余人,其中就有大量需要照顧家庭的留守婦女。
為讓留守婦女有活干,有錢賺,2019年8月,以手工毛線鞋制作、銷售以及半成品銷售為主的小梅梅手工鞋業有限公司從縣城中心遷移到福來家園。
公司搬到福來家園后,小區內的留守婦女有了增收渠道。“自從公司入駐福來家園后,已經帶動168人實現就業。”公司負責人鮑雪梅介紹,參與織鞋的大多為搬遷婦女,她們一個月大概能做30雙左右,部分手腳麻利的,一個月能做到50雙。為了鼓勵她們多增收,公司還對織鞋能手開設了獎勵。
據了解,手工鞋主要以線上線下同步銷售為主,同時,公司負責人還通過網絡直播等方式擴大銷售渠道。公司每年銷售手工鞋10000余雙,銷售額逾80萬元。
近年來,貴州省婦聯團結帶領各級婦聯扎實推進“巾幗脫貧行動”,積極參與“新市民·追夢橋”工程,大力實施“錦繡計劃”,在全省88個縣(市、區)創建貴州黔靈女家政服務有限公司,開展產業扶貧,讓婦女就近創業就業,實現增收。
貴定縣婦聯副主席徐瑤表示,貴定縣實施“錦繡計劃”以來,通過培育一批“錦繡計劃”示范點,抓好示范創建,帶動更多的易地扶貧搬遷婦女既能照顧家,又能賺錢養家,將“指尖技藝”變為“指尖經濟”。(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虞思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