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偉夫婦趕牛去活動。彭飛 攝 |
“幸福生活是奮斗出來的。”務川自治縣泥高鎮高爐村村民高偉夫婦,對這句話的體悟很深。
高原冬天的早晨格外寒冷,天剛朦朦亮,高偉夫婦就起床開始忙碌,搬運飼料、配料、喂食、清理剩料、喂水,忙完六七十頭牛的“早餐”,人早已是累得汗流浹背。
“雖然很辛苦,但看到牛兒長得膘肥體壯,就感覺渾身都是勁兒。”高偉說,與牛為伍,每天的生活很充實,也很有意義。
前些年,高偉一直在外務工。2013年,在當地惠民政策的感召下,回鄉創業,他根據家鄉土地廣博、草水豐茂的優勢資源,發展養牛產業,做起了“養牛郎”。
“牛好養,基本不生病,隻要做到窩干食飽一般不會有事兒。”經過幾年的實踐和學習,高偉逐漸成長為一位養牛能手,日常管理、飼料配備、疫病預防,他都得心應手。
2018年,高爐村實施“三變改革”項目,發展繁育牛養殖產業,高偉將自己養殖的45頭繁育牛入股合作社,抱團發展。合作社根據高偉掌握的管理經驗和養殖技術,聘請他們夫婦二人管理繁育牛養殖場。
“他們很細心負責。”高爐村總支書記楊選說,為了管理好養殖場,他們夫婦二人吃住養殖場上,日夜守護著牛群。
“最麻煩的是牛晚上分娩。”高偉說,不僅要做好分娩母牛的接產和助產,還要做好仔牛的防凍保曖,往往要忙大半夜。繁育牛受孕后就是單獨喂養,預產期到了更是要精心照料,細心觀察,確保母牛和仔牛的安全。
每天喂牛、趕牛,在高偉夫婦的喂養下,牛群越來越壯大。2020年,合作社出售一批肉牛,高偉夫婦二人僅工資和分紅就收入10多萬元。經過幾年的努力,高偉家修起了小洋樓,開上了轎車,日子越過越好。
“家有三頭牛,富得直流油。”當地地廣人稀,草水豐茂,村民中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據高偉介紹,合作社的牛全是散養,市場前景好,銷路根本不愁,一頭一歲大的牛能賣15000元左右。
近年來,高爐村堅守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聚焦鄉村振興戰略,靠山吃山,發展生態養牛產業。通過黨員帶頭、政策鼓勵、資金扶持、技術指導的方式,發展壯大養牛產業,實現畜牧業經濟、養殖合作社、農戶的共贏。(彭飛 鄒彩琴 胡柳燕)
高偉夫婦在野外放牛。彭飛 攝 |
高偉正在給牛喂食。彭飛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