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時代,共筑海晏河清﹔從嚴治黨,激揚風清氣正。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全縣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忠實履行黨章和憲法賦予的職責,積極深化全面從嚴治黨,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持之以恆正風肅紀,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努力推動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據全省黨風廉政建設社會民意調查顯示,人民群眾對反腐敗工作滿意度為95.94%,同比上升1.47個百分點。
強化政治監督,旗幟鮮明講政治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負韶華,砥礪前行。
2020年,該縣紀委監委舉辦讀書班、研討班,原文學、系統學,並進行閉卷測試,檢驗學習成效。
隻有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行動上才會自覺。通過“集中+自主”“培訓+研討”“線上+線下”等方式,中心組共跟進12次,旗幟鮮明講政治,意志堅定講忠誠,努力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推進工作的強大動力,確保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不被濫用、懲惡揚善的利劍永不蒙塵。
堅決扛起政治責任。加強對疫情防控物質監管、卡點值守等開展監督檢查。共發現問題308個,督促主體責任部門進行了整改落實。跟進落實“六穩”“六保”監督檢查,發現並現場反饋問題3個。圍繞重大決策部署、打好“三大攻堅戰”、營商環境、農村亂佔耕地建房、餐飲浪費、意識形態、防范化解債務風險等開展專項監督檢查。共黨紀政務立案15件,處分16人。
“利劍”高懸。十三屆縣委第八至十輪巡察共反饋問題6196個,整改6098個,整改率達98.41%﹔移交問題線索178個,辦結177件,辦結率達99.44%,黨紀政務立案58人。
重拳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
堤潰蟻穴,氣泄針芒。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就是“蟻穴”“針芒”,直接蠶食群眾的獲得感,必須堅決予以整治。
堅持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到哪裡,監督檢查就跟進到哪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有效整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不斷厚植群眾基礎,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監督是紀委監委的第一職責。盯緊扶貧民生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把“訪村寨、重監督、助攻堅”專項行動與“百名紀檢監察干部訪千村進萬家”“楊榮式”好干部大走訪活動結合起來,強化監督檢查,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痛點、熱點、堵點問題。
作風攻堅護航脫貧攻堅。採取“蹲點”督查、“1+7”督查、專項監察等著力對脫貧工作績效、脫貧政策連續性穩定性、產業發展,以及脫貧摘帽后“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對搞“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的嚴肅問責。共發現問題278個,立案276件281人,結案276件281人,問責科級干部81人,涉及資金529.92萬元,讓人民群眾真正感受到正風肅紀反腐就在身邊、就在眼前。
創建“六小長”“ 微權力”清單制度,強化權力監督約束,把監督工作置於常態化,制作“五小”機制台賬。共查處鄉村“六小長”54人。
鍥而不舍糾治“四風”問題
作風建設是一場攻堅戰、持久戰,堅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精神,以上率下,咬住作風建設不放鬆,堅持抓常、抓細、抓長,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地抓,以滴水穿石、鐵杵磨針的決心和韌勁,使黨的作風全面好起來,確保黨始終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共查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24個,黨紀政務處分23人,誡勉談話1人﹔查處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問題15個,黨紀政務處分15人﹔查處賭博、打麻將等問題12個,黨紀政務處分11人,誡勉談話1人﹔通報曝光典型問題3批11起12人。
緊扣“常”“長”二字,堅守節點糾“四風”。緊盯重要節氣節點,組織開展明察暗訪,充分釋放執紀必嚴、違紀必究的強烈信號。共開展監督檢查6輪次,督查鄉鎮(街道)和部門878次、檢查賓館酒店和娛樂場所154家、景區39個、檢查車輛631輛,做到節前提醒預警、節中監督檢查、節后處理曝光,嚴防“四風”問題反彈回潮。
壓緊壓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督促鄉鎮(街道)和部門96個單位黨組織完善議事規則,規范“三重一大”議事程序。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分級約談,壓實主體責任。共開展“兩個責任”分級約談31317人次。完成95個單位政治生態分析研判。
做細做實日常監督。共建設完善90個單位政治生態監督活頁,完成1283個縣管干部廉政檔案建設。持續開展“茅台酒亂象”整治,發現領導干部利用茅台酒謀取私利問題11個,黨紀政務處分11人。
一體推進“三不”體制機制
反腐敗永遠在路上,沒有休止符。堅定不移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不動搖,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深化標本兼治,鞏固和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
推行陽光信訪。共受理信訪舉報318件,黨紀政務立案336件347人,採取留置措施3人,移送司法機關4件4人。
這份實的成績單,有力彰顯了全縣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有腐必反、有貪必肅的如磐決心。
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漸,精准運用“四種形態”。統籌運用黨性教育、政策感召、紀法威懾,推動紀法情理貫通融合。精准運用“四種形態”處理888人次,其中第一種形態600人次,佔比67.6%,同比增長32.2%﹔第二種形態253人次,佔比28.5%,同比增長5.4%﹔第三種形態29人次,佔比3.3%,同比增長20.8%﹔第四種形態6人次,佔比0.6%,同比下降45.5%。
同時,圍繞發生的違紀違法典型案件,督促審查調查對象所在部門單位剖析案發原因,查找風險漏洞,健全完善制度,從源頭上堵塞漏洞,規范管理。
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並重。嚴格按照“三個區分開來”要求,出台了盡職免責實施辦法,落實處理檢舉控告工作規則,對受到失實檢舉控告的干部予以澄清正名,激勵黨員干部擔當作為。共對4名干部予以盡職免責、12名干部予以澄清正名。
堅持以案促改,切實做好查辦案件的“后半篇文章”。發揮綜合效應,促進形成良好氛圍,筑牢不想腐的堤壩。運用警示教育基地、扶貧領域典型案例,組織黨員干部開展警示教育,對27個鄉鎮(街道)開展2輪扶貧領域典型案例巡回展,達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警示效果。共組織黨員干部近2萬人次接受警示教育。
著力淬煉高質量專業化干部隊伍
己不正,焉能正人。紀檢監察干部必須自身過硬,監督執紀執法才有底氣。
打鐵還需自身硬。以全省紀檢監察干部隊伍“能力提升年”為契機,出台了紀檢監察機關能力建設三年規劃,結合“愛崗敬業我先行,積極作為勇擔當”專項行動,加強黨紀法規、法律法規的知識學習,不斷增強學先進、趕先進、當先進的意識,讓改革“形”“神”融合,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
按照“干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訂單式”培訓,改變以往“灌輸式”為“點菜式”模式,對症施教,通過“線下+線上”相結合方式,充分發揮“1+1>2”“3+1”監督的“疊加效應”,採取業務知識培訓、自主學習、學習研討、崗位鍛煉、演講比賽、閉卷考試等“蓄能充電”,不斷提高紀檢監察干部的履職水平,促進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淬煉紀檢監察“鐵軍”。
“打鐵的人”首先要成為“鐵打的人”。堅持刀刃向內,經常打掃庭院、清理門戶,嚴防“燈下黑”,對出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早提醒、早糾正、早打針,並通過黨性教育、紅色教育、警示教育等方式,嚴格管理干部,強基固本。加強“八小時外”監督,自筑“防火牆”、自戴“緊箍咒”、自設“高壓線”,持續保持紀檢監察隊伍肌體健康。
截止2020年底,共舉辦集中學習培訓4期、自主學習6輪,組織能力提升測試7次,900余人次參加學習培訓,推薦7名干部為“雙千工程”青年業務骨干人選,選拔28名鄉鎮(街道)紀檢監察干部到委機關跟班學習、13名干部到省市紀委監委跟班學習、21人次干部崗位調整交流,有效提升了紀檢監察干部政治素質、業務能力、監督執紀執法水平,推動紀法貫通、法法銜接深度融合。(唐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