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屋基特長隧道和文家堰特大橋,這兩“特”均為仁遵項目的控制性工程:大屋基特長隧道為仁遵高速第二長的控制性隧道工程,文家堰特大橋是仁遵高速上的三座特大橋之一。
為保証隧道順利施工,貴州省公路開發公司仁遵高速項目辦精心組織,多次到施工現場進行實地勘察,從便道的開辟到隧道斷裂帶的攻克再到對樁基、T梁的高標准高要求,施工過程中的每一步,全體施工人員都按照仁遵項目辦的要求,堅持質量第一,推進項目信息化建設。同時,結合施工實際,以黨建引領技術創新,充分發揮項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努力為貴州省高速公路建設貢獻更多力量。
險要便道 保障兩“特”施工
通往大屋基隧道出口端的2號便道極其險峻,這條便道與當地縣鄉道相隔不遠,仁遵高速從節約土地資源,減小對自然環境破壞的角度出發,在入口的一小段隻挖出了一條恰好可供車輛行駛的窄小路面,寬約3.5米,對向的兩輛車無法同時行駛在這段路上。
車行其間,兩側都是山,不免造成壓迫感,這是施工人員從山體中間開出的一條路,這條便道是仁遵高速對“逢山開路”最生動的詮釋。
項目施工人員剛進場勘察地形時,每次都要翻山越嶺才能到達既定的施工路線,站在山頂上,連綿的大山重重地壓在施工人員心裡:便道從哪開始挖?怎麼挖才能既環保節能又滿足施工需求?為了妥善解決這些問題,項目負責人邀請了很多權威的技術專家到現場踏勘,施工方案前后修改了兩3次,才將2號、3號便道基本建設完成。
站在已拓寬的大屋基隧道出口端施工平台上,可以清晰的看到通往文家堰特大橋的3號便道蜿蜒曲折,便道陡坡段呈“Z”字形,溝底到山頂的高度差將近80米,坡度約17%,為了確保施工安全,運輸材料的施工車輛通過3號便道時常常需要二次轉運,才能控制車輛整體重量,便道上還設置了防撞墩、馬釘等防滑裝置。
謹小慎微 攻克隧道“斷裂帶”
大屋基隧道圍岩有4個斷裂帶,隧道進口端的洞口便遭遇了第一個斷裂帶,即大屋基正斷層,洞頂覆蓋層厚度3—50米,斷裂帶寬度40米,影響范圍150米,岩石極其破碎,節理裂隙面極發育,地下水豐富,洞頂原地面常年種植水稻地,該斷裂段位於進洞口段,施工時具有很大的“關門”風險,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因此,項目人員高度重視,採取弱爆破、短進尺的方式,雙側壁進洞開挖,以一個循環50公分的速度一點點掘進,經過8個多月的艱辛努力,完成了長約150多米的第一個斷裂帶圍岩施工。
如果沒有斷裂帶,按照正常施工,八個月工期應該掘進1000米左右,但仁遵高速在施工過程中始終秉持安全至上,質量當先的原則,謹小慎微保障質量,直至施工完成,順利通過第一個斷裂帶也有效提振了施工人員的信心。
去年6月 23 日,仁遵項目辦在大屋基隧道進口組織開展隧道坍塌應急救援演練活動。施工過程中,大屋基特長隧道應用了不少信息化、機械化“幫手”,有力保障施工安全,實現降本增效,綠色環保。
進入大屋基隧道的施工人員都隨身攜帶一個長方形的小黑盒子,盒子裡有芯片,盒子上有“SOS”按鈕和對應工作人員的編號,施工人員進入隧道后,管理人員可以在電腦系統上看到每個施工人員的實時位置,一旦發生險情,施工人員直接按“SOS”按鈕,電腦端便會看到這一位置閃爍紅光,可以直接定位,立即採取救援措施。
這是大屋基隧道的“高精度人員定位系統”,採用無線精准定位技術,具備考勤統計、實時監測、安全保障、查詢回調等功能。在隧道口,一塊LED顯示屏清晰展示著左右隧道的進洞人數、施工人員的姓名、工種、進洞時間及洞中施工人員所處位置與洞口的距離。隧道使用門禁和視頻監控系統對施工過程進行實時監控,“VR體驗館”讓員工及班組接受“沉浸式”安全教育,完備的信息化設施不僅積極響應仁遵項目辦作為全省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設試點的安排部署,而且將有效提升項目施工的質量安全監管水平。
此外,大屋基特長隧道採用環保除塵霧炮機設備和濕噴機械手,減小投入成本、保証噴射混凝土施工質量,而且比起傳統的施工設備和方式,有效降低了隧道施工的粉塵含量。新材料應用方面,為保障隧道施工安全,仁遵高速應用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這一新材料隧道逃生管道,著力創造高品質“平安工地”。
科技創新 建設高品質特大橋
文家堰特大橋長1153米,與大山、河溝為伴,樁基大多位於半山腰,面對樁基施工平台修筑困難等問題,仁遵高速發揚苦干實干的新時代貴州精神,凝心聚力攻堅克難,以建設高品質特大橋為目標,從原材料選擇到具體的施工細節,通過微創新著力解決質量通病,目前施工效果良好,已澆筑完成的211根樁基全部為一類樁。
除此之外,還採用數控鋼筋籠滾焊機加工橋梁鋼筋籠,使用過程中,項目施工人員對滾焊機進行微改調整,採用“長線法”加工鋼筋籠。首先將鋼筋籠主筋均勻分布在加強箍圈的鋼筋上,然后再讓鋼筋籠主筋與項目人員自主研發的主筋對接器進行對接,降低了不同節段主筋通過機械連接的難度,優化了滾焊機中兩節鋼筋籠主筋對接誤差較大的問題,提升了鋼筋籠機械連接時的連接精度,從而提高了施工質量。
在T梁預制場,T梁噴淋養生採用自動伸縮式噴淋裝置,從T梁底部向上噴淋養生,使T梁養生部位達到100%全覆蓋,降低了人工投入,保証了T梁養生的質量。
文家堰特大橋目前已完成的墩柱外觀光滑平整,接縫處很少出現麻面的情況,外觀質量良好,這是因為施工人員在空心墩模板安裝了止漿條,在循環作業施工中可有效防止漏漿,提高墩柱外觀質量。還採用燕尾式止漿條控制T梁底座與側模之間的漏漿,以提高預制T梁的外觀質量。
樁基挖孔時的外露鋼筋一般採用人工涂刷防鏽材料,這不僅費時費力而且部分位置難涂刷到位,在仁遵高速施工現場已經不再需要涂刷了,施工人員採用噴壺加特制的防鏽材料,便可無死角噴洒防鏽材料,達到防止外露鋼筋鏽蝕的目的。
兩“特”施工過程中嚴格實行首件先行,樣板開路,執行項目“三檢制”,採用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進行鋼筋焊接,嚴把質量關,傾力打造品質工程,在2019年仁遵項目(總監)辦組織召開的品質工程觀摩交流會上,自密實混凝土擋牆、菱形窗孔式護面牆、蓋板涵備受好評,榮獲“品質示范工程”榮譽。(文/圖 李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