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教育脫貧成果 提升教育質量和水平

——訪貴州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朱新武

2020年12月16日09:23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雨

控輟保學一個不少、精准資助一人不漏、建成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配套學校一所不少、問題整改一個不留、東西部教育協作一所不落、學校疫情防控一步不錯。

“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省教育廳始終堅持以教育脫貧攻堅統攬全省教育事業發展全局,緊扣‘義務教育有保障’的目標,抓好控輟保學這個核心指標,做好學生資助、教育經費、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學校建設、教師隊伍配備、東西部協作、學校安全穩定六項教育保障,全力推進教育脫貧攻堅。”貴州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朱新武說。

當前,貴州教育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最后交總賬、交答卷的關鍵階段。朱新武表示,全省教育系統將始終保持攻堅態勢,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確保高質量打贏收官戰。同時,以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引領,以編制全省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為抓手,高位謀劃、接續作戰,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持續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仍然聚焦“1+6”重點工作,奮力實現“三個轉變”。

實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轉變。一要持續鞏固控輟保學成果。繼續壓實“雙線”“七長”責任制,完善控輟保學工作體制機制,聚焦全面提高育人質量,確保控輟保學問題常態化動態清零。二要高水平發展基礎教育。實施學前教育普惠提質行動計劃,推進學前教育實現普及普惠發展,穩步提升幼兒園保教質量。實施義務教育優質均衡行動計劃,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實施普通高中示范引領行動計劃,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穩步推進高考綜合改革,鼓勵普通高中學校多樣化發展。三要將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學校建成優質學校。通過高校領辦、強校帶弱校、集團化學區化辦學等方式,切實提高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學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將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學校打造成優質學校,辦成搬遷群眾“家門口的好學校”,落實教育部門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五個體系”的政策措施。四要維護教育系統安全穩定。堅持疫情防控常態化,建設全方位、立體化現代校園治安防控體系,創建平安校園,把學校打造成最安全的地方。

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一要強化教育經費保障。嚴格落實各級財政教育支出責任,督促各級政府教育投入“兩個隻增不減”,即確保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隻增不減,確保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隻增不減。二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落實城鄉統一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准,優化資源配置,保障鄉村教師按標准配備到位。依法保障教師待遇,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實施強師工程行動計劃,完善教師全員培訓制度,建設高素質高水平教師隊伍。三要增強教育服務地方發展能力。加快推進本科學校“雙一流”和高職院校“雙高”建設,引導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推進高校服務產業革命、校農結合,促使高等學校成為引領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高地,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助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實現有機銜接。

實現從“補短板”到“育特色”的轉變。一要深化推進東西部教育協作。加強與東部對口支援省(區、市)教育行政部門高位對接,組團選派支教團隊和培訓指導團隊,選派引進優秀校長植入引領,在當前實現“一對一”幫扶的基礎上,實現內涵質量的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穩步提高我省受援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二要加快建設特色職業教育強省。實施中職“強基”工程、高職“雙高”工程和“黔匠”培養工程,實施職業教育興黔富民行動計劃、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行動計劃、職業教育服務新型城鎮化行動計劃,建設職業教育擴容提質創新發展高地。三要推進高等教育特色內涵發展。研究制定貴州省高等教育“十四五”學科與研究生教育發展規劃,優化學科和學位點布局,加快“雙一流”建設。深入實施學科突進行動計劃,推進一流學科建設。加強研究生教育,強力補齊我省研究生教育弱項短板,提升科研與創新能力,推進科研成果轉移轉化。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