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必書,今年68歲,是獨山縣交通局的一名退休干部。在交通系統工作了近30年,他見証了獨山交通從之前的基礎設施薄弱發展到現在北互通開通營運、國省道改造、縣鄉道升級、村村通公路、組組通硬化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前,蘭海高速是唯一一條貫穿貴州和廣西的高速公路,獨山境內隻有一個匝道口,對推動全縣旅游、經濟發展作用不大。現在的獨山,境內高速公路就有4條,共155.608公裡,蘭海高速積極爭取到2個匝道建設,目前,北互通於今年10月1日開通營運,改變了獨山北部不直通高速公路的現狀,縮短了都勻至影山鎮、縣城至影山鎮的通行時間。
這些改變,為推動獨山北部片區對外交流合作、產業發展、鄉村旅游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條件,也突破了獨山建設、旅游、交通等發展瓶頸,對促進整體經濟向好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說起交通的變化,讓黃必書印象最為深刻的其實是農村公路的建設與發展。“耳聞雞犬聲,徒步半日晨。”是以前獨山農村道路的真實寫照。但現在完全不一樣了,近年來,獨山縣以脫貧攻堅統攬全局,全力加速推進農村路網及道路補短板建設,目前全縣已全部實施村村通油(水泥)路、組組通硬化路,切實解決全縣各行政村(社區)群眾出行“最后一公裡”問題。
農村路網建設,不止解決了農村交通“暢返不暢”“中梗阻”問題,也對鄉村旅游業發展、產業發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然,交通的變化還不得不提公交一體化建設,如今走在街上,隨處可見出租車、公交車,農村也有了鎮村公交車。目前,全縣有出租車307輛、城市公交79輛、城鎮公交33輛、鎮村公交58輛,建立了村到鎮、鎮到縣、縣到市的道路旅客運輸體系,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直達客運為主干,縣際班線客運和城市公共客運為聯接,農村客運為節點的城鄉通達、互聯互通的“三級聯運”模式,切實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文/圖 覃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