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盤州市淤泥鄉文化站三樓功能室裡,歡歌笑語熱熱鬧鬧。
“天氣好的時候我們在彝舞廣場排練,現在天氣冷了,我們就把排練的地方改到文化站的舞蹈室了。”淤泥老年大學文藝隊隊員舒小桃告訴記者。
舒小桃在街上租了個鋪面做點生意,過去閑下來時大部分時間隻能窩在家裡,得知鄉文化站要成立老年文藝隊,她高興地報了名。“我們老年人一起鍛煉身體還能聊聊天,很滿意。”舒小桃說。
文化站不但給老人們提供了活動空間,還專門為文藝隊請來了老師指導。隊員們練習的熱情高漲,排演的多個節目在盤州市拿了不少獎。
順著樓梯而下,二樓非遺傳習所裡剪紙、挑花傳統技藝傳承人柳勝正在給群眾講課,他一邊講解要點一邊剪,不一會兒,一張紅紙就變成了一隻栩栩如生的蝴蝶。“隻要大家願意學我就願意教。”柳勝說。
非遺傳習所的培訓課程包括彝家刺繡、傳統剪紙、山歌等傳統文化項目,部分學校得知后紛紛來這裡開辦第二課堂。“我們站與淤泥中學就合作開辦了非物質遺產傳承第二課堂,每周上2節課。”淤泥鄉文化站站長屠丹丹說。
行至一樓,榮譽室裡滿滿當當的獎牌是歷年來文化站取得的各種榮譽,一旁的文創產品體驗室不時有人來觀賞民族服飾,品嘗傳統彝族釀酒工藝制作的人民小酒。
“在一樓我們配備了網絡直播設備,免費為群眾直播宣傳農特產品、民間手工藝品等。”屠丹丹說,需要直播宣傳農產品的群眾,直接和文化站的管理員聯系,就可以帶上產品過來直播,一旁的電子閱覽室,群眾可以免費上網查詢信息、打印復印資料。
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措施,免費開放圖書閱覽、文藝節目排演、非遺傳承教學等8項基本服務項目,讓淤泥鄉文化站成為群眾日常活動休閑的打卡點。
近年來,六盤水市立足全市轉型發展實際,以基層為重點補短板、重提升、促均衡,不斷加強基層文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效果。全市87個鄉鎮文化站覆蓋率和達標率100%,均在百度地圖標注上線。1103個村居100%建有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達到20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950個,佔比86.13%。(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顧冰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