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大雪大雪,燒火不歇。”大雪來了,氣溫也更低了,但此時正是貴州省務川仡佬族挖蕨人最忙碌的時候,他們要趕在大雪封山之前搶挖野生蕨根做蕨粑(蕨類根莖澱粉)。作為制作“三幺台”宴席必備的原材料,野生蕨粑深受仡佬族人喜愛。
仡山上的挖蕨人。
挖野生蕨根。
務川自治縣大坪街道三坑村村民王敏介紹,野生蕨粑雖綠色健康,但制作工序復雜,人工投入較大。挖蕨根時,要選擇陽光照射充足的地方,這樣的蕨根澱粉含量較高。挖回來后,要先清洗干淨,再用木錘捶碎,捶碎后放入桶裡,加清水反復攪拌至澱粉充分溶入水中,再將汁液過濾到大的容器裡靜置36小時,待蕨根澱粉完全沉澱后,就能看到一層帶花紋的乳白色的蕨粑了。
將洗干淨的蕨根捶碎。
制作蕨粑。
“蕨粑澱粉的用途有很多種,既可做成薄餅吃,也可制成蕨包子,吃法各不相同。因野生蕨粑澱粉含量高,且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很多人都喜歡買,現在我的蕨粑賣70元一斤還供不應求呢,也算是靠山吃山了。”王敏說。(文/圖 務川自治縣融媒體中心 徐飛 游亞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