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響時代主旋律 引領文明新風尚

——清鎮市深入開展文明創建工作見聞

2020年12月04日09:16  來源:貴陽日報
 

秩序井然的清鎮市人民政府政務服務中心。

初冬時節,清鎮市文明創建工作又傳捷報:11月20日,中國文明網公布的2020年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中,清鎮市衛城鎮上榜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清鎮市人民政府政務服務中心上榜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清鎮市第一實驗小學上榜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

這份耀眼的“成績單”,見証了清鎮市深入開展文明創建活動的鏗鏘步伐。一直以來,清鎮市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扎實開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校園創建工作,推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規范化常態化,通過深化內涵、拓展領域、提升成效,在實干中提升文明程度,在拼搏中實現歷史跨越,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豐潤的道德滋養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爭創文明校園

共譜文明新風

每周評選“五星班級”、每月評選“五星少年”、每學期學前“玩”一周……在清鎮市第一實驗小學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文明活動中,文明的種子在學生心裡發芽、成長。

就讀於六年級七班的何彥希是學校裡的“五星少年”。“讀一年級時,得了第一顆星,激發了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后來通過努力又獲得了其他四顆星,這讓我很驕傲。爭做五星少年有助於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何彥希說。何彥希不僅學習成績優異,還在學校擔任少先隊大隊長,在前不久舉行的貴陽市中小學生“學憲法、講憲法”比賽中,獲得小學組演講比賽第一名,后又代表貴陽市參加全省比賽。

在學校,爭做“五星少年”已成為學生的文明風尚。清鎮市第一實驗小學校長姚勁鬆介紹,“愛、信、慧、雅、健”是“五星少年”的培養目標,即善良友愛、陽光自信、聰慧善學、大氣文雅、強健活潑。學校自2014年創建以來,就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以黨建示范為引領,緊緊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引導少年兒童樹立夢想、逐夢前行。

光是個人進步還不夠,學校也同樣注重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為此,學校開展“五星班級”的評選。六年級七班班主任羅素群介紹,在班上,隻有全班同學團結一致,共同愛護環境衛生、保持良好行為習慣、積極參與學校活動等,才能獲得“五星班級”稱號。為了調動每位學生的積極性,羅素群讓班裡學生輪流作班上的“文明示范員”,督促所有學生自覺踐行文明習慣。如今,文明行為成為班上55名孩子的自覺行為,他們班幾乎每周都能當選“五星班級”。

與此同時,學校還每月組織不同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實現全方位成長。“一直以來,學校都主張活動育人,讓學生在活動中去體驗、感悟和獲得。”姚勁鬆介紹,為此,學校充分挖掘資源,以少年宮為依托,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每學期開展學前“玩”一周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孩子文明禮儀、行為規范和學習習慣等﹔創新性開展節日活動、實踐活動,瓜燈節、音樂節、美術節、科技節、五彩杯校園足球聯賽已經成為學校的傳統活動,主題鮮明的各類活動不僅成為了學生的最愛,也讓校園充滿生機與活力。

同時學校狠抓師德師風,加強班子建設,創新用人機制,引領教師成長,制定“愛生敬業、誠信有為、博學智慧、儒雅謙和、健康幸福”的教風,並把它作為學校的立校之本,充分利用好各方資源,搭建交流和學習平台,全力打造一支思想過硬、作風優良、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

建校六年來,學校先后被評為清鎮市教育改革創新先進學校、清鎮市“名校”、貴陽市“教育工作先進集體”、貴陽市中小學德育示范校、省級文明校園等榮譽稱號,今年又獲評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

提升政務效能

升級營商環境

11月30日,王雪梅來到清鎮市人民政府政務服務中心一樓辦稅服務廳,在大廳文明引導員關德蘭的幫助下,很快填完相關資料,領到了超市營業所需的發票。

“其實,領取發票的業務也可以在網上辦理,有些群眾習慣到大廳辦理,我們作為文明引導員就要做好引導、接待、服務等工作。”作為有六年稅務工作經驗的“老稅務人”,關德蘭成為文明引導員后,在幫助群眾辦事的同時不忘宣傳相關稅務政策和知識,引導群眾自覺拿號排隊,維護辦事大廳良好秩序,群眾對於她的服務很滿意。

在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和高標准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的當下,清鎮市人民政府政務服務中心為了對大廳百余個窗口做到全天候、無死角監管,把導服人員的工作職責擴展到業務咨詢員、資料預審員、分流引導員、自助輔導員、工作協調員、情感關懷員、作風紀律勸導員、監督員、糾察員和環境管理員“十員管理員”的范疇,最大程度發揮導服人員的作用和效能,此舉一經推出廣獲群眾好評。

據了解,清鎮市政務中心成立於2008年,新建成的政務大廳於2019年9月23日正式投入使用,總面積為17378平方米。目前,進駐大廳的行政審批部門及公共服務企業共55家,設有對外服務窗口154個,窗口工作人員305名,進駐大廳的依申請六類事項935個,依申請公共服務事項382個,進駐率為100%。

在創建文明單位的過程中,清鎮市政務服務中心不斷健全組織機構、完善規章制度,解決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等突出問題﹔開展黨員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三亮”活動,推進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更好服務群眾﹔開展“服務之星”“文明窗口”等評選活動,以活動開展促使干部職工日常行為規范、職業道德、職業素養持續提高,從而使文明創建實現常態化。

“在創建文明單位的過程中,政務服務中心更加注重提升政務效能,真正讓文明成果惠及辦事群眾。”清鎮市人民政府政務服務中心主任龔鬆介紹,為此,政務服務中心以“陽光政務大廳、誠信政務大廳、效能政務大廳”建設為抓手,深入推進“政務服務標准化建設”“互聯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最多跑一次”等工作,全力打造更加高效的政務服務體系和更加優化的營商環境,打造一流政務大廳。

截至目前,清鎮市已有848個政務事項實現“全程網辦、零跑腿”,318個事項實現立即辦。全市9成以上政務服務事項不受地域限制均可通過網上全程辦理。群眾辦事徹底告別了“分頭跑、挨個辦”的情況,實現了“隻進一門,隻對一窗,最多跑一次”的願景。

推動文化興鎮

賦能鄉村振興

自從當上村裡高標准保供蔬菜基地的管理員,衛城鎮坪寨村村民汪仕蘭時常都要來村裡的“耕讀書屋”找些農業種植技術方面的書來看。“現在,手下管了六七十號人專門進行蔬菜大棚種植,雖然有專業的技術人員教授技術,自己也要多充充電,這樣才能帶個好頭,產業發展才有保障。”汪仕蘭很慶幸“耕讀書屋”給自己工作帶來的便利。

“耕讀書屋”創始人名叫周光俊,他從1970年創辦書屋以來,已持續了半個世紀。“我從小就愛看書,覺得書就是拿來看的,個人收藏意義不大,還不如辦書屋給大家閱讀。”正是在這樣的觀念下,周光俊在當年有限的條件下騰出一間茅草屋,拿出當時珍藏的千余冊圖書,辦起了“耕讀書屋”。

五十年間,“耕讀書屋”幾經易地,也曾以“流動書屋”的形式跟隨周光俊的工作輾轉於多個鄉鎮村寨,如今,“耕讀書屋”重新落腳坪寨村,面積從最初的10平方米擴大到120平方米,圖書也從千余冊增加到3萬余冊,成為周邊群眾閱讀的好去處。

周光俊的“耕讀書屋”,只是衛城鎮多形式多角度開展文明村鎮創建工作的亮點之一。

作為擁有近400年歷史的文化古鎮,衛城鎮歷來重視文化的力量,特別是在文明創建中更是如此,堅持文明立鎮,推動文化興鎮,最終上榜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

衛城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宣傳委員陶玉龍介紹,衛城鎮為充分發揮歷史文化名鎮的文化底蘊優勢,圍繞城鎮面貌發展變化、脫貧攻堅、紅色文化亮點和飲食文化亮點,持續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志願活動,推進“三改一清”,踐行移風易俗等,使得群眾精神面貌和思想文化素質在潛移默化中悄然改變。

同時,衛城鎮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工作,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推手”,以實踐活動為紐帶,切實讓“組織方式、表現形式、服務模式”三大要素“動”起來,把“統籌調度、經費保障、指導服務、督查考核、誠信管理、市場運作”六大機制“統”起來,通過“點線面”同頻共振,“四季歌”振興鄉村,縱深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

民無信不立,事無信不成,商無信不興。有誠信,才能贏天下﹔守誠信,方可得人心。

2010年至今,衛城鎮始終將誠信建設與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基層組織建設等方面有機結合,以誠信為品牌打造新時代文明衛城良好形象、以誠信為引領推動農村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平穩發展、以誠信為載體不斷改善提升全鎮群眾精神文明素養、以誠信為鑰匙開啟探索創新社會管理新門路,有力促進了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社會環境和諧穩定,經濟發展持續提速,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

如今,文明的理念已經在衛城鎮群眾心中深深扎根,“創建文明城市,我參與、我受益”深入人心,“奉獻、友愛、互助、進步”成為鼓舞全鎮人民精神需求的一種新時尚,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正逐步成為改變農村群眾精神生活的一場深刻革命。(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李春明 文/圖)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