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王恩包:青春無悔,隻為了腳下這片黑土地

2020年12月02日08:56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村民自發組織修機耕道
村民自發組織修機耕道

我是安順經開區宋旗鎮打紙村駐村扶貧主任王恩包,現年40歲,是一名中共黨員。2016年成為開發區脫貧攻堅戰線中普通的一員。駐村后,我以滿腔的熱情、最快的速度熟悉村情、調查民情,田間地裡、群眾家中、處處都留有我真誠的微笑和深深的足跡。

經過調查,我發現打紙村的實際情況跟我想像的相差甚遠, 這裡一無支柱產業,是個空殼村,二無辦公設備,辦公困難,三無正規垃圾回收點,到處一遍狼藉,四無村民小組長(因小組長無工資報酬,無人願意擔當),做群眾工作全靠我的一張嘴兩條腿。

根據村裡實際,我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扶貧計劃。一是開展信息整理。自己出錢修好電腦,利用晚上熬夜加班做基礎資料錄入,3個月后,完成了全村所有常住人口信息、養老、醫療、貧困戶、低保戶、留守兒童、房屋等信息的錄入工作,讓村支兩委計策更精准。二是實施就業脫貧。由於當地村民文化程度不高,就業困難。我利用空閑時間與多家用人單位聯系,成功推薦貧困戶到德力包裝公司就業。之后,我一次又一次地開車送村民到電子廠面試培訓,還鼓勵種植大戶郭保國種植香蔥,王學祥種植芹菜,鼓勵養殖大戶楊小丁養牛......現已成規模,面對眼前綠油油的蔬菜和即將出欄的狀牛,我喜出望外。三是進行環境整治。由於村裡沒有正規垃圾池,我積極向鎮有關部門申請資金,在全村人口密集處修建垃圾池5個,針對部分村民亂丟垃圾的惡習,我採取了現場教育和親自打掃的方式,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他們,使村裡環境衛生逐步得到改善。隨后,我積極向上級部門成功申請垃圾車一輛、垃圾斗14個,並實行專人專管。如今的打紙村干淨整潔,我們的工作也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

其實我是農民的兒子,我深知農民與土地之間深厚的感情。但在走訪中,我發現村裡有大片棄耕土地,經過深入了解后才得知,由於交通不便,必須人挑馬馱才能完成耕種,費時費力,村民們就選擇了放棄耕種。這是一種極大的損失,我必須解決交通問題——修機耕道。

晚上,我到村裡老黨員蔣家奎家中開展座談,我的提議得到了老黨員們的贊同。在大家的幫助下,我們統計出機耕道擴寬需佔用土地的農戶4戶,再梳理出即將受益的農戶92戶。接下來我挨家挨戶到佔用土地的農戶家中做思想工作,告訴他們機耕道的好處,讓他們提供土地修路。可有戶村民隻注重個人利益,死活不肯讓出土地,並且不聽任何解釋,后來我們通過多方打聽聯系上他家在外打工的兒子,向他解釋修建機耕道帶來的好處,並得到他的理解和支持,成功勸說其父母自願無償拿出土地修建機耕道。

村民們看到我們的真心付出后,有22戶村民紛紛自願捐款,這些錢中有他們賣菜的零錢、賣牛的整錢、鉤毛線鞋的辛苦錢......看到這感人的場面,我頓時萌生了一個堅定的念頭:路一定要通,哪怕自己私人貸款也要把路修通!最后92戶村民全部自願參與了捐助。雖然有了啟動資金,但現有的錢隻夠材料費、挖機工時費,我們已經沒有錢雇人出工了。開工那天,我擔心無人到場,但奇跡般的來了30多人,有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六七十歲的老人,他們拿著工具早早的到了場地,自覺分配工作,再現了上世紀60年代農村集體勞作的場面。在大家的配合下,短短的12天裡,我們就完成了一條長1000余米,寬3.5米的機耕道修建。之后,我到區鎮相關部門積極申請專款扶貧資金10萬元,對機耕道路沿及路面進行加固鋪砂平整,結束了人挑馬馱的艱苦歲月,慢慢盤活了400余畝的黑土地。如今機耕道兩旁全是一片片綠油油的庄稼,田間地頭的村民們臉上樂開了花,我的心裡也美滋滋的。(圖文由安順經開區融媒體中心提供)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