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工業 聚集硬核力量 高質量發展開新局

2020年12月02日08:23  來源:貴州日報
 

“十三五”以來,貴州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呈現出“穩中有進、結構趨優、質效齊升、活力增強”的良好態勢。

大數據電子信息、優質煙酒、新型建材、清潔高效電力等十大工業產業快速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千億級產業”。通過“千企改造”“千企引進”,貴州實體經濟不斷“強筋骨”“長肌肉”,一個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貴州綠色制造體系正在形成。

十大工業產業“筋骨強壯”

今年8月至11月,省政府主要領導分別主持召開五次專題會議,依次對十大工業產業進行梳理、研究,對下一步工作進行安排部署。作為貴州工業經濟的“四梁八柱”,十大工業產業正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2018年底,我省出台方案全面推進基礎能源、現代化工、先進裝備制造、優質煙酒、大數據電子信息、清潔高效電力、生態特色食品、健康醫藥、新型建材、基礎材料等十大工業產業振興發展。2019年,貴州十大工業產業產值全部躍上千億級,優質煙酒、新型建材、清潔高效電力三大產業超過1500億元。一年多時間,貴州十大工業產業轉型升級邁出新步伐,質量效益取得新突破。

在領銜省領導的強力推動下,省市縣三級聯動、一級抓一級,十大工業產業發展呈現全面推進、提質增效的新局面。尤其面對今年疫情大考,全省狠抓十大工業產業復工復產,舉辦12場十大工業產業“加強產銷對接、推進協同發展”專場對接活動,以推動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循環為抓手,促成簽約項目102個,累計簽約金額145億元。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十大工業產業合計總產值達9058.43億元。

如今,貴州從產業配套、龍頭帶動、平台聚集等關鍵“穴位”全面發力,十大工業產業規模效應不斷顯現,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工業經濟的硬核力量不斷聚集。

基礎能源產業向改革要活力,我省在全國率先創立能源工業運行新機制,打造了電量充足供應、電價具有競爭力的經濟發展新優勢﹔現代化工產業突出綠色發展,通過戰略性重組成立貴州磷化集團,使產業資源進一步向優強企業集中﹔先進裝備制造業向創新要動能,形成了以電氣機械及器材、航空航天、汽車制造為支柱的產業體系等等。

迎著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東風,貴州十大工業產業奮楫揚帆,乘勢快上。

“雙千工程”釋放新動能

入選“千企改造”工程企業名單后,創新發展和提質增效成為貴州玉蝶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轉型發展的關鍵詞。智能制造一體化車間的投入運行,企業不僅大幅減少一線工人,生產工序也化繁為簡。

2016年,貴州“千企改造”工程啟動,明確“十三五”期間每年完成1000戶規模以上企業改造升級任務,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產業鏈實施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和安全生產能力提升為重點的技術改造。2017年,貴州首次創新性提出實施“千企引進”工程,每年引進國內外實力強、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好的企業1000家以上。

技改升級讓傳統產業提質增效,也讓企業創新更有后勁。一手緊抓工業互聯網平台搭建,一手深入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貴州十大工業產業拓展了轉型升級的廣闊空間,全省35%工業企業實現大數據與研發、生產、銷售、管理等關鍵業務環節全面融合。

以“千企改造”為載體,貴州著力構建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推動工業企業“登雲用雲”。沿著大數據與工業深度融合這條主線,傳統工業企業勇於嘗試,不斷進取。振華集團、磷化集團、茅台集團、南方電網、貴州航天電器、貴州航天雲網、興達興建材等企業分別獲得工信部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專項及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等國家級榮譽。振華電子、興達興建材、盤江精煤、貨車幫等4家企業上雲案例入選工信部“企業上雲”典型案例,成為2019年全國入選案例最多的省份之一。

“千企引進”工程啟動,貴州精心筑巢引鳳。針對重點國家和地區收集梳理行業龍頭企業和優強企業投資信息,精准鎖定招引目標企業,有針對性地策劃編制重點招商引資項目,編制“一對一”招商專案,列出時間表路線圖,開展精准招商。

一手抓“千企改造”盤活存量,改出了新天地﹔一手抓“千企引進”做大增量,引進了新活力。

綠色發展助力行穩致遠

貴州工業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在不斷發展壯大工業經濟的同時,全力打造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推動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全面發展,按照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理念,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工業發展新路。

為加快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積極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2018年《貴州省綠色制造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出爐,明確深入開展產業綠色化改造等8項重點任務,借“千企改造”工程為抓手、“萬企融合”行動為載體,通過創建一批清潔生產示范企業,圍繞綠色經濟培育主導產業,深入開展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專項行動,實施綠色制造產業核心關鍵技術聯合攻關等舉措,為全力打造貴州工業經濟“升級版”,實現產業結構更優化、更協調的發展格局奠定堅實基礎。

全省各類平台、園區等順勢而為,成為貴州工業走綠色發展之路的良好載體。新興產業也應勢而動,搶抓新能源汽車、儲能產業發展機遇,以中偉新材料、振華新材料、安達科技等為代表的新能源電池材料企業快速成長。截至2019年,全省有10家綠色工廠、4個綠色園區被納入國家綠色制造體系名單,創建省級綠色園區16個、省級綠色工廠33家。

綠色發展,正支撐著貴州工業經濟行穩致遠。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力維)

(責編:吳鋒(實習)、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