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修復治理廢棄露天礦山造福子孫后代

2020年11月26日14:18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昔日遺棄廢地變成耕地。黃仁山 攝
昔日遺棄廢地變成耕地。黃仁山 攝

近日,筆者走進思南縣烏江兩岸的孫家壩鎮、張家寨鎮等鄉鎮,看見一處處廢棄露天礦山採石場變成了一片片綠地。

近年來,思南縣落實“四個結合”舉措,積極開展長江經濟帶烏江流域10公裡沿線廢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推進思南天更藍,山更青,水更綠,土更淨,民更富。

2019年以來,思南累計完成長江經濟帶烏江流域10公裡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點 40個,修復面積637.17畝,遺留礦山損毀點30個,修復面積722.3985畝,圓滿完成長江經濟帶烏江流域10公裡沿線廢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

落實治理與修復相結合舉措,護好全縣美麗青山。

該縣在修復廢棄礦山地質環境的同時,依法對全縣非煤礦山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依法查處和打擊砂石土等礦產資源亂挖濫採行為。全力開展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礦業權清理及分類處置、有序退出,與此同時做好全縣水質治理保護、礦山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呵護好思南這片投資熱土。

落實修復與脫貧相結合舉措,助推全縣脫貧攻堅。

該縣在啟動廢棄礦山地質環境修復的同時,把脫貧攻堅融入修復工程實施中,施工方在施工時盡力安排所在地貧困人口就地務工,增加收入,實現自身脫貧。

2019年以來,實施生態修復項目貧困戶就地務工2080人次,為貧困戶增加收入31.2萬元,105戶貧困戶實現當年脫貧。

與此同時,該縣責成施工單位向所在村貧困戶購買樹苗移栽至修復區域,既騰除了耕地,又幫助貧困戶解決了樹苗銷售難題。

落實復綠與復墾相結合舉措,助推全縣綠色發展。

該縣在修復中因地制宜,恢復廢棄礦山為耕地438余畝,草地154畝,園地594.57畝。把恢復的耕地納入新增耕地指標庫,從而增加耕地指標,可為縣財政創收9600萬余元。恢復的耕地用於紅薯等農作物種植,按全縣紅薯平均產量,每畝年產值1000元計算,年產值為43.8萬元,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落實修復與排患相結合舉措,確保群眾生產安全。

該縣在實施廢棄礦山地質環境修復工程中,著力把廢棄礦山所在地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除了強化施工全過程安全外,還著力排查遺棄礦山安全隱患。在遺棄礦山設置安全網、安全欄,建立“關閉礦山,嚴禁人畜進入”標識牌,組織黨員干部召開群眾會,宣傳安全政策法規和安全常識,教育群眾不要進入關閉礦山,維護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了一方的社會穩定。(圖/文陳時安)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