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沒有錢,沒有房,甚至全身上下沒有一件好的衣衫。那時候,最害怕的就是過冬了,孩子們因為穿得單薄,一家人擠在兩間漏風的小屋裡,全身冷得瑟瑟發抖,手上腳上都是凍瘡,一家人連溫飽都成問題,更別說還要承擔六個孩子的書學費。為了讓孩子們都能上學,我幾乎借遍了每一家親戚,隻要能賺錢,什麼臟活累活都干過。
如今,完全不一樣了。我們一家人住進了新修的大房子裡,孩子們讀書有國家補助,一家人一年四季的新衣服不斷換著花樣,鄉裡村裡一條條水泥路四通八達。在政府及縣鄉兩級農技人員的幫助下,我又干起了“放牛郎”的老本行,且養牛事業風生水起,如今已成了鄉裡小有名氣的“牛人”。
我,就是大方縣安樂鄉青鬆村興隆組的龍國敏,憑著堅強的毅力和不斷的拼搏,用6年時間,從一個地道的貧困戶演變成了鄉裡的致富帶頭人。
2014年,是我家最困難的時候,6個小孩全部進入學校,土裡種出來的糧食一家人幾個月就吃完,因為沒有文化,我打工的工資也少得可憐,沒辦法,隻能厚著臉皮向政府求助。后來,通過縣鄉村三級評選,我家“光榮”入選貧困戶行列。看著門牌上“貧困戶”的牌子,我滿臉羞愧,雖然貧困戶的補助能讓家裡和孩子們過得好一點,但是我不甘心就這樣下去,那時,我暗暗發誓,一定要趕緊努力,爭取早日摘掉那塊挂在門頭上“貧困戶”的標簽。
作為從小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我,養牛,是我的專長。我家進入精准扶貧系統后,家裡生活有了保障,我也終於不用每天操心孩子們上學的書學費用等問題,生活又開始有了盼頭,有了新的希望。當時,我聽說國家出台有關政策,我們貧困戶可以無息貸款發展產業。聽到這個消息,我立刻回去與家人商量,在得到大家的充分支持與鼓勵后,我家貸了兩萬塊錢的款,用來買了幾頭能產母牛,開始了我的養牛脫貧生涯。
2014年至2016年,是我最辛苦,但也最充實、最有希望的幾年,這幾年裡,養牛就是我生活的全部,我每天盼著母牛能早日生牛犢子,盼著牛犢子慢慢長大,盼著我的牛兒隊伍慢慢壯大。期間,要感謝政府給了我非常大的支持和補助,我的母牛每下一頭牛仔就可以得一千塊錢的補助,政府家還給我修建了牛棚,甚至把路都修到我的養牛場,鄉裡村裡的干部還專門請來農技人員手把手指導我養牛技術,並不斷鼓勵,讓我把養牛這件事堅持下去。可以說,是他們大家的支持與鼓勵,才讓我更加堅定了養牛致富的信心和動力。
2017年以后,我終於迎來了養牛的春天。因為管理得當,我的母牛都下崽了,牛犢子也都長大了,我自己的孩子們也長大成人,有的大學畢業踏上工作崗位,家裡也不再那麼拮據了。到了今年,我已整整養牛6年,在這奮斗的6年裡,我實現當初的誓言,通過努力,用自己的雙手親手把貧困戶的牌子給扣了下來。
今年我家通過養牛,已經進潤30萬元左右,如今,家裡牛圈裡還有41頭牛,按照現在的市場價,至少還有70-80萬元的資產。為了達到國家標准,我家今年還修建了牛糞池,下一步,我還准備不斷擴大養殖規模,擴建養牛基地,帶動周邊越來越多的老百姓一起來發展養牛事業,讓大家都一起擺脫貧困,富起來。(司玉坤 李靈 王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