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村養牛“夫妻檔”。王正陽 攝 |
從2016年的1頭牛到現在的18頭牛,納雍縣化作鄉安大垮村一對平凡的夫妻,用4年時間,他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王大偉一家的日子之所以越過越好,背后是實誠與辛勞。
一大早,丈夫王大偉就背著背篼,外出割草。他有18張嘴要養,每天需要500多斤的草料,在家與草場之間,王大偉每天要來回數十趟,這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場與體力較量的重活,更難的是日復一日,無論烈日寒冰。
但王大偉告訴筆者,他並不覺得苦,隻要一個人心中有了希望,做什麼都不會覺得苦。
2016年,王大偉打工回鄉,不喜歡外面漂泊的生活,他嘗試著養牛。不養不知道,一養嚇一跳,他飼養的母牛,一年后賣掉就賺了2萬多元,到手的“第一桶金”給了王大偉發展的希望,再加上近年來生態環境逐年好轉,草料資源豐富,王大偉在與妻子商量后,下定決心,擴大規模繼續養牛。
“我從2016年開始養牛,當時養了一頭母牛,我發現喂牛比打工劃算,我就把母牛賣了,重新買了兩頭牛崽,然后越喂越多,現在有18頭牛。按照目前的價位,一年喂下來能掙10萬元左右。我現在重新修了圈舍,想要繼續擴大養殖規模,讓家裡的日子越過越紅火。”王大偉算著經濟賬,“母牛三年產兩崽,現在已經有6頭懷孕,年底就能下崽,到時候養殖規模就會從現在的18頭變成20多頭,效益也必然會更好。”(鄒陽 王正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