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峰岩村:陽荷採摘忙 村民喜洋洋

2020年08月21日09:52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600畝陽荷進入採摘季。敖雨露 攝

時下正是陽荷採收時節,在桐梓縣婁山關街道峰岩村陽荷基地裡,十幾個工人置身於半人多高的陽荷林中麻利地採摘陽荷。茂盛的陽荷林根部,密密麻麻長滿了陽荷,像一顆顆小竹筍,十分招人喜愛。

陽荷又稱觀音花、陽荷姜、荷姜、野姜、洋荷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陽荷含有多種氨基酸、蛋白質和豐富的纖維素,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還可以做菜食用。

這片陽荷都是陳婭和丈夫何德龍二人種的,夫妻二人都是當地人,小時候在農村長大,沒少吃陽荷,很喜歡陽荷的味道,兩人早幾年在外務工遇到許多老鄉,發現大家都喜歡吃陽荷。

黃成分正在基地裡幫忙採摘陽荷。 敖雨露 攝

“很多人喜歡吃陽荷,但卻很少見大規模種植陽荷,我覺得市場很大,所以決定回來種植陽荷。”發現商機后,陳婭與何德龍二人回到老家於2014年開始試種陽荷,從最開始的10余畝,逐漸擴大到30余畝、200余畝,到至今共計有600畝。

為了使陽荷產業發展壯大,2016年,陳婭夫妻二人注冊成立了貴州綠黑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每年8月份開始,陽荷就進入採摘時節。由於附近有群眾少量種植陽荷售賣,為了不擠佔當地市場,陳婭夫妻二人主動將陽荷銷往外地,單價為5-12元/斤不等,每天少則賣出1000多斤,多則4000多斤。

今年陽荷大豐收。 敖雨露 攝

“目前銷路不愁,通過線上線下方式,我們的陽荷賣到了廣東、浙江、福建等省市,供不應求。”陳婭笑著說。種植陽荷讓陳婭一家富了起來,每年陽荷純收入20多萬元。

陳婭富了也不忘拉鄉親們一把,陽荷種植、除草、採摘都需要人工,工人都是附近村民和安置點的群眾,工資為100元/天,帶動了周邊43戶農戶就業增收,其中包括12戶精准識別貧困戶。

50多歲的黃成分是婁山關街道工農村村民,因為年紀大了找不到活干,以前都是在家裡閑著。從今年開始,黃成分就到陽荷基地裡務工,目前已經做了20多天的活兒,算起來也有2000多元錢。

陽荷豐收,陳婭笑開了眼。 敖雨露 攝

“活兒輕巧、離家近,我們這麼大年紀了還能找份兒零花錢,很不錯了。”黃成分滿意地說道。

今年年初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當地許多村民外出務工受阻。為了幫助當地村民就業增收,陳婭夫妻還通過聯合種植方式,帶動當地14戶農戶種植陽荷。農戶負責種植、管理、採收,陳婭夫妻負責提供種子、上門收購,14戶農戶共計種植110畝陽荷,戶均增收3萬元以上。

陽荷長勢喜人。 敖雨露 攝

陳婭夫妻發展陽荷,深受峰岩村村支兩委重視。下一步,在村黨支部帶領下,將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號召更多的農戶種植陽荷,計劃3年內種植面積達到2000畝,讓陽荷變身“金疙瘩”,帶動當地群眾致富奔小康。(陳娟 敖雨露)

(責編:吳峰、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