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採挖太子參。楊榮超 攝 |
仲夏時節,走進開陽縣龍水鄉新場村,雨后放晴的山間地頭空氣格外清新,種植基地裡30余名村民正使用鋤鎬翻開鬆軟的土垅,忙著採收太子參。
新場村位於龍水鄉南部,轄區內有27個村民組,1591戶5431人,耕地面積13145.02畝。該村利用當地交通便利和土壤氣候等優勢,從2014年開始,以“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太子參產業,通過近年來的發展,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群眾的腰包鼓了起來,日子也越過越好。
“去年我一口氣流轉了240余畝土地來試種太子參,經過悉心管護,每畝產值在500公斤左右,晒干過后每斤單價能達到60元,純收入能達到50萬元。”種植大戶黃進才告訴筆者,播種和採收都是找的本地人,每年十月開始播種,七月底開始採收。
“我們弄不懂種植技術,就幫老板挖太子參,1斤1.5元,隻要勤快點,一天80多塊錢就到手了,我最多還拿到過120多塊錢。”新場村楊家灣組已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陳廷芬告訴筆者,自從新場村開始種植太子參以來,她一直從事挖參種參工作,每年能貼補家用7000余元。
據了解,太子參又名“孩兒參”,藥性溫和,能益氣健脾、生津潤肺,是補氣生津的良藥,其中含有的太子參環肽、多種礦物質和氨基酸,可以有效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新陳代謝。
近年來,隨著本地品質好、賣相佳的太子參銷往各地,也吸引了黃平、施秉等地的藥商前來流轉土地100余畝種植太子參,本地有30余人長期在種植基地務工,此舉進一步盤活了土地資源,使得群眾就近就業的機會大大增加。
截至目前,龍水鄉已有400畝太子參產業,直接或間接帶動農戶每年增收平均9000元左右。2020年,龍水鄉新場村還在油茶基地套種了200畝前胡,同蜂糖李、枇杷、油茶、烤煙等特色產業一起,形成了精品果、高端油、蜜甜煙、龍湖竹、林下藥、山泉菜、稻田魚的產業規劃布局,進一步為群眾增收致富拓寬了道路,給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打下了堅實基礎。(楊榮超)
村民採挖太子參。楊榮超 攝 |
村民採挖太子參。楊榮超 攝 |
村民採挖太子參。楊榮超 攝 |
村民採挖太子參。楊榮超 攝 |
村民採挖太子參。楊榮超 攝 |
村民採挖太子參。楊榮超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