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貧困戶"親兒子"送給他人養的謎底

2020年05月19日08:46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近日,福建省大田縣屏山鄉紀委工作人員到許坑村入戶走訪貧困戶、督促村兩委班子落實巡察反饋的問題整改,村委會主任章某某談及私開証明問題整改時懊悔不已。

今年年初,大田縣啟動脫貧攻堅“回頭看”專項巡察,縣委第二巡察組進駐屏山鄉。1月16日,巡察工作人員來到許坑村,仔細核對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工作績效、脫貧政策等落實情況。

在一戶省定貧困戶家中,工作人員對著幫扶手冊,了解他們一家的脫貧情況。

“大兒子在哪上班?收入大概有多少?”工作人員詢問道。

“大兒子中專畢業就在外地學做廚師,每個月大概有三四千塊。”

“小兒子該上初中了吧,有享受到教育扶貧資助政策嗎?”

“這……是……有……有享受……”戶主回答有些支支吾吾。

“2016年建檔立卡時,您家登記是一家三口人,為何2017年8月突然成了四口人?”工作人員繼續追問。

這時,戶主神情慌了,引起工作人員的注意。

村黨支部書記解釋說:“是這樣,2016年建檔立卡是按實際共同居住認定的,他家是三口人。2017年8月縣裡動態調整,鄉扶貧辦根據戶口簿人數更新,新增了他小兒子。”但這戶人家的小兒子一直寄養在外,村黨支部書記也沒見過。

兩人的話似乎另有隱情,頓時讓巡察工作人員警覺起來,決定一探究竟。

離開許坑村,巡察工作人員直奔屏山派出所,查詢該貧困戶的戶籍資料。資料顯示,貧困戶的小兒子出生在外省,2013年補錄落戶,出生証和村委會証明均確認孩子為該貧困戶夫婦所生,2019年在外就讀初中,被納入教育扶貧對象。巡察工作人員又來到當地學校,通過縣紀委監委相關派駐機構協助向教育部門了解該名孩子的學籍和教育扶貧情況。

經過多方反饋,很快就有了結果。原來,該貧困戶小兒子出生后一直由他人撫養。2019年在距離屏山鄉五十公裡外的中學就學,享有相關的營養午餐和生活補助政策。

但是,“為何孩子出生在省外、學習在異地,且由他人一直撫養?”村黨支部書記一臉茫然,而巡察工作人員感到不合常理。

經過綜合分析,工作人員初步判斷村委會出具的這份証明可能有問題,循線展開追擊。

“這份証明我沒有開過,字跡也不是我的。”村黨支部書記說。

“這……這……是我開的。”大家准備進行筆跡比對時,村委會主任章某某主動承認了証明是自己私自出具的。

原來,這個孩子是村委會主任堂弟所生。當時為逃避繳納社會撫養費,便想出了寄戶那位貧困戶家裡的主意。貧困戶覺得都是鄉裡鄉親的,對自己也沒什麼大影響,就同意了。2012年12月,章某某利用擔任村委會主任工作便利,私下開出証明,2013年1月孩子就補錄落戶到貧困戶家裡。

2016年,該貧困戶實際共同生活的家庭人口申請貧困戶建檔立卡。2017年8月,大田縣對扶貧開發對象動態調整,鄉扶貧辦從鄉派出所戶籍名單裡了解到該貧困戶實際有4人,經程序認定增加1人。

假証明的謎底揭開了。縣紀委監委根據巡察組移送的問題線索,派員督導鄉紀委監察組展開調查。村委會主任章某某在脫貧攻堅中亂作為、弄虛作假,受到黨紀立案審查。縣委巡察機構將案情向鄉黨委反饋,督促村兩委班子抓好巡察整改落實。(福建省大田縣紀委監委 林鳳聯 陳玉榮)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