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日,市民在花果園購物中心購物。
交警在花果園的學校附近維護交通秩序,確保復學學生安全上學。
在位於花果園的南明區第二實驗中學附近,學生家長變身志願者,積極參與學校周邊交通秩序維護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花果園充分運用大數據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核心提示:
品美食、逛商場、覽美景……今年“五一”小長假,花果園商圈迎來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的首輪節日消費熱潮。日漸繁榮的商業,離不開社會治理工作的大膽創新。
2020年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創新完善基層社會治理。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把更多資源下沉到基層,大力推行網格化管理,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細化服務。
在貴陽市不斷提高省會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奮力開創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的進程中,南明區以扎實的舉措、突出的成效,大膽探索、創新引領,走出一條大型城市綜合體的社會治理新路,努力把花果園片區社會治理工作向更高水平推進,為大型社區社會治理工作帶來新的啟示。2020年2月28日,南明區政府舉行聯席會議提出,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水平設計、高標准建設,把花果園商圈打造成“社會治理創新應用區的新樣板”。
建體系 構建新型基層社會治理協同高效局面
作為貴州省最大的城市綜合體,花果園該如何夯實網格服務管理、實現末梢陣地的精細化治理?
2019年9月,花果園綜治服務中心成立,將學習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與創新城鄉社區治理緊密結合,以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重點,建設一體化綜治工作架構體系、一體化綜治大數據平台支撐體系、一體化配套機制運行體系、一體化網格托底保障體系,形成具有新時代南明區花果園特色的“四個一體化”社會治理新格局。
2019年10月25日,一場由城管、公安、交警、市場監管、生態、文旅等部門共同參與的綜合治理行動在花果園片區拉開帷幕。行動當天,共規范門面延伸佔道140余起,檢查食品餐飲店及沿街門面、酒吧、酒店共計240家。
近年來,社會治理方面的問題已不能僅僅依靠某一個職能部門來徹底解決,同一問題很有可能會涉及多個職能部門協調配合及相關執法力量的下沉。貴陽大力推進的基層綜治中心建設工作,進一步實現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傾,構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為形成上下聯動、協同高效的局面提供有力支撐。
目前,已有數十家相關部門、單位在花果園綜治服務中心設立辦公場所,除定期開展治理行動外,針對具體的問題,部門之間還可以隨時進行溝通協作。
“社會治理不能隻看立竿見影的治理效果,還需要積極探索建立長效機制。”花果園綜治服務中心負責人梁小冬說,從綜治中心成立之初到現在,如何統籌力量,形成橫向和縱向的聯動,一直是他們思考的重要課題。目前,經過不斷的實踐,綜治中心已具備在不同部門間形成橫向聯動,以及協調區一級形成縱向聯動的力量,為匯聚起社會治理的強大合力打下良好基礎。
例如,結合交通、房屋中介等實際問題,花果園綜治服務中心聯合街道辦、運管、公安、交警、城管、市場監管、住建、生態、文旅、司法調解、宏立城物業等多家部門和單位開展工作,將群眾關心的社會矛盾發現在基層、化解在基層。
“大型社區內的交通環境,不僅是治理車輛違停、完善交通設置,還會涉及打擊非法運營車輛、治理佔道經營等。”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南明分局七中隊中隊長陳飛飛說,如今,已實現花果園內部道路暢通、早晚高峰緩行情況提前結束的目標,這與各部門之間的緊密聯動密不可分。
“與之前不同部門間開展的聯合治理不同,以綜治中心為紐帶形成的部門之間聯動,讓彼此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更加有利於將大型社區的社會治理工作推向常態化。”陳飛飛說。
護安全 探索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新模式
2月19日,花果園T區電瓶車停車場內,有一名戴著頭盔和口罩的可疑男子,借助相關電子設備,幾分鐘內便成功啟動了一輛電瓶車,並駕車消失在黑夜中。雖然該男子在盜竊過程中遮擋了面部、精心設計了逃離線路,但辦案民警借助大數據手段找出線索,成功將其抓獲。
在樓宇經濟的帶動下,花果園人口飛速增長,商業快速發展,經濟蒸蒸日上,但大量人口涌入,也考驗著公安機關維護社會治安的能力。
“治安環境不僅關系到轄區群眾的平安,也關系到商圈內的營商環境,我們必須在這方面花大力氣、下苦功夫。”南明公安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分局充分運用大數據手段,創新警務機制、打造智慧警務,不斷探索大型社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新模式。
同時,該分局通過嚴打違法犯罪,一手抓“行業整治”、一手抓“樓宇清查”,積極打造街面安全防控網、樓宇安全防控網、時空防控網,讓公安機關駕馭復雜社會治安環境的能力不斷提升,也讓花果園片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初顯成效。
“一些比較常見的矛盾糾紛,一打電話報警,還沒等矛盾爆發起來,警察就已經趕到了現場。”夜市經營者胡先生說,對他來講,最擔心的就是客人之間打架斗毆,片區內治安環境的提升,讓他們對未來的商業經營充滿信心。
此外,在群眾服務管理工作之中,南明公安分局在人員密集小區,特別是花果園片區,針對兒童、老人走失等求助警情,及時將走失人員照片錄入系統,確保以最快的時間尋回走失人員。而針對老年人開門不方便的情況,也探索出“大數據+門禁”系統服務,有效解決老年人忘帶門禁卡而無法進門的痛點。
興科技 助力社會治理工作提質增效
從智慧門禁系統到物業線上服務,再到基於“花果園社區大腦”所建設的AI視頻分析引擎……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花果園片區一系列大數據、智能化技術的落地運用,有效助推了疫情防控工作的精細化。
近年來,花果園商圈不斷壯大,為眾多大數據技術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花果園綜治服務中心依托社區大數據治理平台,整合區直部門、屬地社區、物業及社會組織等力量,強化南明區委、區政府對花果園社會治理的集中調度。南明公安分局利用花果園智慧警務應用平台,有效提升社區安全防范效能。物業服務通過基於服務居民的智慧物業新模式,在疫情期間推動辦事“不見面”、服務“不降溫”。而隨著花果園被列入貴州省首個5G社區,更是按下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快進鍵”。
大數據雖好,但如何讓這些技術落地才是關鍵。社會治理工作一線的工作人員,最早嘗到了“甜頭”。
花果園遵義中路居委會成立於2014年1月,管轄服務面積0.3平方公裡。轄區有15棟居民住宅樓、3棟寫字樓、5個全開放式小區院落,是一個區別於傳統居委會,管理體量大、居住人口多的新型居委會。
針對流動人口變動頻率較快的情況,人口信息數據採集需在半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內更新,導致採集工作需要反復入戶登記,耗費居委會大量人力物力,效率還不高。自南明區委、區政府決定在遵義中路居委會開展“數治小區”試點建設以來,各相關部門以“智慧安防、數治樓宇、數治政務”三個平台建設為載體,打通三個平台,實現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大幅提高了效率。
“如果單純靠人力來管理,就算居委會人員再擴大幾倍,也很難解決問題。”遵義中路居委會黨支部書記田碧霞表示,居民不到居委會採集個人信息將無法進入單元門,倒逼居民主動到居委會提供個人信息,確保了居委會對信息採集的“零遺漏”,為下一步居委會的精准服務管理打下堅實基礎。
促和諧 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園
新的社會治理體制與傳統的社會治理體制的最大差別,在於強調社會治理的主體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在花果園片區社會治理的實踐中,積極發揮政府、群眾、企業等方面的力量是關鍵一環。
在創建平安樓棟過程中,綜治中心和街道辦居委會、社區民警、宏立城物業管家一起,發揮聯系群眾的紐帶作用以及引領示范作用,在V區7棟創建花果園第一個平安樓棟,激勵更多群眾參與到共建共治美好家園的行動中來。不僅如此,在環境衛生治理、治安防控、疫情防控等一系列工作中,也總能看到黨員、群眾、物業、志願者的身影。
周鋒是陝西人,在花果園C區安家落戶。疫情防控期間,他主動與居委會取得聯系,成為一名志願者,參與轄區疫情防控工作。“我們都住在這裡,這裡越來越好,我們的生活才會越來越幸福。”周鋒說,作為一名黨員,在看到居委會工作人員事無巨細地為大家服務后,覺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理所應當的。
據了解,在花果園社會治理工作中,南明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不斷探索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在各部門積極配合下,花果園矛盾糾紛聯動調解中心、花果園人民法庭等機構相繼設立,為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打下良好基礎。
城市治理是社會治理的重要環節,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大型社區治理既是一條實踐之路,更是一條探索創新之路。
下一步,南明區將統籌做好經濟社會發展、社會服務和社會治理、人員和機構三方面工作,著力在提升黨建引領作用,干部抓經濟工作、抓社會治理能力上下功夫,不斷完善科學化、規范化的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努力走出一條有特色、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治理新路。
■袁娟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代曉龍/文 周永/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