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揚帆風正勁 逐夢小康夢正圓

貴州大方縣千方百計助農增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2020年05月07日14:38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大方縣黃泥塘鎮安坪村辣椒種植基地航拍。周訓貴 攝
大方縣黃泥塘鎮安坪村辣椒種植基地航拍。周訓貴 攝

春末夏初,奢香故裡綠意翻涌,生機勃發。放眼望去,山鄉處處涌動著脫貧攻堅、逐夢小康的火熱場景。

貓場鎮的萬畝櫻桃剛剛讓群眾滿滿體驗了一把豐收的喜悅﹔黃泥塘鎮種下的辣椒又讓百姓憧憬著即將迎來的火紅日子﹔鳳山鄉馬干山草原牛羊肥壯,群眾趕著牛羊奔小康﹔星宿鄉的玫瑰花迎風綻放,嬌艷的花朵甜了日子美了生活。

......

在黔西北,在這塊古老而貧瘠的土地上,百萬大方兒女創造了一個個脫貧攻堅的奇跡:2018年末,30個貧困鄉鎮全部摘帽,5.83萬戶22.51萬人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0.85%下降到1.85%。2019年3月,大方縣通過省級檢查驗收﹔同年4月24日,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包括大方縣退出貧困縣序列﹔2019年7月,大方縣通過國家第三方評估。如今,他們正以前所未有的信心和激情,奔跑在逐夢小康的大道上。

下活產業旗 奏響富民曲

產業,是群眾增收致富的“法寶”。但是面對“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環境,大方要下活產業這步棋實屬不易。

但大方有大方的優勢,幾塊金閃閃的“國字招牌”寫滿了大方人的自豪:中國皺椒之鄉、中國天麻之鄉、中國豆制品之鄉......

圍繞這些國字招牌,大方縣決策層因地制宜繪制了產業發展藍圖:以“菜、畜、果、藥、菌”五大產業為抓手,發展 20 萬畝辣椒、10 萬畝大豆、13 萬畝中藥材(天麻)、10 萬頭優質肉牛、10 萬畝以獼猴桃為主的經果林﹔結合實際發展蔬菜37 萬畝、食用菌(冬蓀)3.5 萬畝、酒用高梁 3 萬畝、刺梨10 萬畝、皂角 6 萬畝、茶葉 1 萬畝。

再好的藍圖隻有繪在大地上,才能托起群眾的幸福未來。這個春天,中國皺椒之鄉大方打響了辣椒產業發展助農增收的戰役,所有副縣級以上領導包保到鄉,所有農技人員蹲在田間地頭,從育苗、移栽到田間管護,干部群眾一起,用心培育“紅火火”的辣椒。如今,“以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帶領群眾種下的20萬畝辣椒苗開始抽芽,拔節生長。

天麻、食用菌、蔬菜......一個個特色產業如雨后春筍,在大山間拔節,在田地頭生長。這段時間,大方縣九龍天麻開發有限公司採用“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組織方式,在安樂鄉安樂村種下了1000畝林下仿野生天麻,而全村發展林下野生天麻超過了2000畝,僅這一項,就可帶動安樂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下活產業棋,群眾腰包鼓。黃泥塘鎮大力發展辣椒產業后,西河村村民劉大福手腳一直沒閑過,育苗、平地、起壟、移栽......道道活路都有這個“庄稼把式”的身影。“這段時間,收入超過了3000元。”劉大福開心地說,自己還種了頭十畝辣椒,和村合作社簽訂了保底價收購協議,兩筆賬一扎,估計今年收入幾萬塊錢不得問題。

同時,大方縣因地制宜,以壩區為依托,加快規模化標准化生產基地建設步伐,強化產業配套設施建設,推進農產品加工,延長產業鏈,加強產銷對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群眾增收致富的路子越來越寬,步子越來越穩。

架起就業橋 拓寬增收路

“政府扶了一把,曾太正終於爬出窮坑坑了。”在果瓦鄉隆裡村,人們目睹了曾太正身上發生的變化。

曾太正不懶,但就是搞不上路。討了個老婆,看到日子過不下去,老婆丟下姑娘一去不回。種幾畝地帶娃兒苦熬日子的曾太正禍不單行,摔了一跤差點癱瘓在床,治愈后家境雪上加霜。看他情況老火,政府把他聘為護林員,一年有1萬多元工資,兩爺崽一下子擺脫了貧困。

除了做好護林工作,曾太正還種點庄稼,喂牛養豬,日子寬裕起來,過年還殺了頭大肥豬。依托就業,曾太正擺脫了窘境。

面對“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又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的建檔立卡貧困群眾,怎麼扶?大方縣立足實際, 按照“人盡其才”“人適其崗”的要求,出台了大方縣《就業扶貧實施方案》,人社部門與民政、林業、交通等部門共同協作,積極開發護校、護路、護林、護醫、護廠、護河、護寨、治安巡防、養老護理等“10+N”就業扶貧專崗2萬個,10700名貧困群眾端上了“飯碗”,有了穩定收入。

隻有搭起“就業橋”,才能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就業橋”怎麼搭?大方縣探索成立就業扶貧勞務公司,在鄉鎮建立勞務分公司,在村建立勞務合作站,在對口幫扶城市建立勞務協作站,為貧困勞動力外出就業牽線搭橋,助推脫貧攻堅。

同時,該縣大力開展各種就業培訓,增強群眾“端飯碗”的本事。2019年先后開展了家禽飼養工、育嬰師、農作物保值工、動物疫病防治員、中式烹調師、果樹種植、養老護理、家政服務員、農藝工等工種培訓1.15萬人,部分人實現了就業,部分人還依托學到的技術搞起了創業。

這個春天,大方縣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千方百計確保農民工返崗就業,務工增收。該縣按照產業鏈關聯、勞動力關系,推動跨區域、跨行業協調聯動,科學有序推進復工復產。整合人社、交通等部門力量,組建專班隊伍,明確職責要求,通過流動喇叭響起來、進寨入戶,在宣傳疫情防控的同時,加大對就業務工政策和省內外企業用工需求的宣傳,幫助近10萬人成功返崗就業,增收致富。

搬出深山區 日子比蜜甜

從偏遠的雨沖鄉金星村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搬進奢香古鎮后,25歲的彝家姑娘龍恩碧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模樣。從小深受彝族文化熏陶,一直想從事旅游文化相關工作,渴望能自己創業的她在奢香古鎮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舞台。

奢香古鎮緊鄰大方縣城北的慕俄格古城、貴州宣慰府和奢香博物館,政府大力扶持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專門規劃了旅游商業街。“瞌睡來遇到枕頭”的龍恩碧大學一畢業后,在當地相關部門的大力扶持下,在旅游商業街開起了民族服飾店,帶領安置點30名留守婦女做手工,並免費提供材料,回收成品,帶她們一起奔小康。

如何讓群眾搬出大山的日子比蜜甜?大方縣努力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大力推進“五個體系”建設,解決好搬遷群眾的后顧之憂,努力扶持他們就業創業,促進他們盡快融入安置地的生產生活,脫貧致富奔小康。

工作中,該縣重點針對教育保障、醫療保障、就業扶貧、各項后續服務和幫扶責任人工作到位情況、特殊困難家庭的幫扶情況、搬遷群眾思想情緒和思想疏導工作等開展“回頭看”和遍訪。並利用農民講習所開展教育培訓,培育搬遷群眾感恩意識,提升工作技能,幫助他們盡快實現由農民向市民的轉變,盡早適應城鎮生活。

同時抓好基層陣地建設,推進50個恆大幸福村安置點衛生服務陣地和便民服務中心建設,特別是加快奢香古鎮易地搬遷點配套第七中學建設進度,推進恆大援建醫院和配套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確保6月底建成並投入使用。

做好政策保障銜接工作,切實做好搬遷群眾醫保、低保、養老保險的銜接轉接工作。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推進搬遷群眾戶籍城鎮化,實現“應保盡保”“應轉盡轉”。用好群團組織助力脫貧攻堅力量,建立文化服務中心、老年人活動中心、勞務協作服務中心等機構,實現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

細致周到做好各種服務,千方百計解決搬遷群眾就業,扶持群眾創業,讓搬遷群眾的子女享受到更優質的教育,徹底斬斷貧困代際傳遞。讓搬出深山的群眾一步住上新房子,快步過上了好日子。(謝朝政)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