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記者走進關嶺自治縣普利鄉月霞村,隻見街道衛生整潔、村民房前屋后干干淨淨,位於村中心的“道德超市”裡,貨架上擺放著柴米油鹽、鍋碗瓢盆等生活用品。
“這個月兌換道德積分的日子還沒到,我到超市買點東西,順便用積分換點生活用品。”“道德超市”裡,村民楊榮左瞅瞅右看看,樂呵呵地說,“前段時間因疫情影響,停止兌換積分,但是評分沒有停,這兩個月我累積近60分,打算月底換袋米。”
什麼是道德積分?還能用來購物?這是關嶺自治縣2018年開始推行的“道德超市”工作模式。
“在各村黨支部組織下,由村委設立‘道德超市’,村民以積分換取日常生活物品,積分的獲取主要是由村小組評議組對每個家庭在‘遵紀守法、勤勞致富、家庭衛生、移風易俗、孝老愛親’五個方面進行評分,根據評分到超市兌現生活用品。”關嶺自治縣創建辦主任陳平剛介紹,評選按照“以獎代補”原則,每戶基礎分100分,通過分期組織評選,對每戶進行加分、扣分。農戶可用高於基礎分的分值到所在村委通過“道德超市”兌現相應物品,1分等值1元,積分可累計,每期兌現前將每戶人家的考核情況進行集體公示。
有了“道德超市”的激勵,風氣有了明顯改觀。月霞村“道德超市”附近有個池塘,月霞村黨總支部書記肖軍回憶說:“以前,池塘裡全是生活垃圾,勸說教育沒有效果,自從開展“道德超市”工作模式后,村民再也不會亂扔生活垃圾,池塘生態治理效果得到改善,如今變成生態養殖魚塘,是村裡的產業發展項目。”
不僅如此,月霞村將“道德超市”與村規民約相結合,有獎有懲讓村民日常行為得到規范。
“剛成立‘道德超市’時,我忙著養牛,沒注意庭院衛生,把柴隨意放在庭院裡,月底評分時被扣分,不僅拿不到獎勵,還被罰錢。”楊榮不好意思地說。
自從被處罰后,楊榮開始注意家庭衛生,按照評分表嚴格規范行為,如今,每月楊榮都可以拿到130多個積分。
近日,記者走進關嶺“道德超市”工作模式的發源地——沙營鎮大田村,大家紛紛感嘆“道德超市”帶來的巨大變化。
“2017年,我到村裡任職的時候,街上到處是牛糞,村民房屋、路邊到處是生活垃圾。”大田村支書徐代惠告訴記者,那時由於臟亂差現象嚴重,大田村被列入全縣整臟治亂黃牌村。2018年5月,沙營鎮創造性提出“道德超市”工作模式,試點村選在全鎮文明衛生情況最嚴重的大田村。
“推行‘道德超市’工作模式后,村民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特別是月底兌換積分,沒有拿到獎勵的村民看著別人拎著兌換的生活用品回家都被觸動了,村裡形成‘你追我趕做文明村民’的良好風氣。”徐代惠說,由於試點推行效果良好,僅1個月后,該工作模式在全鎮范圍鋪開。
2018年7月2日,關嶺自治縣組織召開“道德超市”助力脫貧攻堅現場推進會,全縣范圍開展“道德超市”工作模式。如今,在“道德超市”激勵下,大田村戶戶干淨整潔、人人遵紀守法,2019年,被評為“安順市先進文明示范村”。
通過“道德超市”深入推進,不僅助推關嶺自治縣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升城鄉綜合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同時提升廣大群眾文明素質,增強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2018年,關嶺自治縣安全感排名全省第三,禁毒示范城市創建工作全市第一,“文明在行動·滿意在貴州”活動考核全市排名第三名。截至目前,關嶺已有“道德超市”(其中,部分鄉鎮採取多村合用兌換點模式)127個兌換點,實現全覆蓋。
“通過推廣‘道德超市’工作模式,把道德體系和脫貧攻堅融合、與鄉風文明共建、與社會管理銜接,真正使其成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新動力,引領文明風尚的新引擎。”關嶺自治縣創建辦主任陳平剛告訴記者,關嶺將持續探索該工作模式,擴充內容和范圍,將“道德超市”逐步升級為“文明超市”。
記者手記
在關嶺,記者看到村民不比彩禮高、不比婚事場面大﹔講排場的人少了,新事新辦的人多了﹔閑暇玩耍的人少了,發展產業的人多了,勁吹文明新風。
近年來,國家出台一系列扶貧舉措,讓廣大貧困地區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城鄉面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但陳規陋習,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依然存在。通過推廣“道德超市”建設,改善鄉村生產生活環境,村民養成良好生活方式,增強脫貧致富信心,提升個人道德素養、共建鄉風文明的同時,形成“優環境、扶精神、促變化、懂感恩”的良好氛圍,為鄉村振興打下良好基礎。(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