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貴安“牽手” 黔中加速崛起

2020年01月23日11:03  來源:www.gaxqb.com
 

貴陽作為省會城市,是全省政治、經濟、科教及文化中心,也是全省人才、技術、信息、資金等資源要素集聚的高地,在全省發展中承擔著“火車頭”和“發動機”的使命。

貴安新區作為國家級新區,擁有國家級及省級層面政策和資金支持等優勢,資源稟賦得天獨厚,承載著西部地區重要經濟增長極、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生態文明示范區的戰略使命。

貴陽貴安協同融合發展,不僅是兩地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更是推進黔中經濟區、黔中城市群建設發展的新引擎,必將有效打破兩地區域壁壘,推動人流、物流、信息流實現自由流動,進而帶動黔中城市群加速崛起。

以大格局大擔當大作為開創發展新局面

著眼大局,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推動貴陽貴安協同融合發展,將全面推進黔中經濟區、黔中城市群加速崛起。

推動貴陽貴安協同融合發展,是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的重大舉措,是加快推動貴陽貴安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對於促進兩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加快打造全省新產業發展的戰略支撐和新的增長極,以高標准要求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助推全省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具有重大意義。

繼省委召開十二屆六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后,貴安新區召開2020年工作務虛會,強化領導、強化部署、強化舉措,必將有力推動貴陽貴安加快形成更高質量的區域一體化發展和區域競爭新格局。

新年新氣象。喜逢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一帶一路”建設、“陸港復興”等重大歷史機遇,我們要巧抓機遇、乘勢而為、順勢而上,加快推動貴陽貴安協同融合發展朝著更高、更深、更廣的方向穩步前行。

“建城市、聚人氣,廣招商、興產業”藍圖已經繪就,號角正在吹響。一段時間以來,新區各部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根據“指南針”、沿著“路線圖”,凝聚共識、完善機制、共抓項目,呈現出開局快、起步穩、態勢好的繁榮景象。

善弈者謀勢。追求更好更快發展的自然法則就會遇到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解決矛盾的方法就在於打破在自家“一畝三分地閉門造車”的固定思維模式,抱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奮進。

以大格局深化推進協同融合發展的理性認知。貴陽貴安兩大區域已經到了必須協同融合發展才能謀得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刻。我們既要有時不我待的責任感、隻爭朝夕的緊迫感,強化擔當作為,更要有大格局大胸懷的氣魄投入到協同融合發展的戰略中去。協同融合發展就是要沖破不協同這道無形的藩籬,在“破”和“立”中打破一道陳舊的“空心牆”。必須深刻領悟融合是把兩個區域中有交集的所有資源,包括同生產力相關聯的各種要素以系統化的思維有機整合起來,既有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等重點領域向網絡空間、生物、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的橫向拓展,也有以科技協同創新為核心的縱向牽引,最終構建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一體深度融合格局。

以大擔當確立推進協同融合發展的思路舉措。協同融合涉及領域廣、協調關系多,要實現兩地各方和諧一致,就必須配合得當,以讓生產力最好對接、最大效益化的理念,協調兩地關系,打通工作鏈路,實現需求對接。圍繞承接落實國家重大項目、滿足發展需求,推進改革重塑、促進兩地資源共享、助力經濟社會發展,進而促進協同融合發展格局的形成。促進兩地協同融合發展,要做到事業上主動協作、行動上積極協同、項目上相互協力,促進體制機制通暢通順,領域之間、行業之間要構建計劃互動與臨機協同相結合的對接模式,使雙方的需求和成果變成共贏的合作項目,形成領域相互協調、行業相互促進、企業相互聯動的良好局面。要採取搭平台、組聯盟、抓示范等形式,協調成立服務中心、專家咨詢委員會等公共服務平台,組建“企業動員聯盟”“產學研聯盟”,開展技術成果轉化交流,創建融合創新示范區,搭建豐富多彩、暢通無阻、經久不斷的橋梁紐帶,積極凝聚協同融合發展動能。

以大作為助力推進協同融合發展的體系構建。組織管理、工作運行、政策制度“三大體系”,是支撐協同融合發展的重要保証。要建強機構聚合力,當好大政方針的引導員,增強全社會對協同融合發展的意識。要建立健全統籌規劃、兩地協調、需求對接、資源共享、監督評估等機制,共同編制、發布和實施協同融合發展總體規劃,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專題協作會議,形成需求提報、論証評估、執行落實、反饋調整的對接鏈路,建立和編制、發布兩地共享資源目錄,定期聯合檢查評估工作情況,並納入黨政部門績效考核體系。要完善政策保障,從法律層面明確協同融合各相關主體包括政府、企業及社會組織的職責權利和義務,以及運行機制、配套保障等﹔協調完善產品市場准入和退出制度,鼓勵企業和其他主體參與融合發展項目建設﹔健全招商引資企業的金融支持、風險補償等激勵政策,對符合國家政策、具有良好市場前景和兩地雙贏的融合項目,協調發揮政府投資引導作用和資本融資功能,協調出台財政補貼、政府採購等優惠政策。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在貴陽貴安協同融合發展的這場經濟產業大變革中,兩大區域都有得天獨厚“筑巢引鳳”的氣候地理環境,更有佔據市場主導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大數據引領的科技創新,還有培育后備人才的高校“人才寶庫”,同時還有勇於擔當、敢於擔當、善於擔當的黨委政府的堅強后盾。我們堅信,在不久的將來,有了“統籌儲存、統籌交換、統籌運用,統籌安全”的大數據引領,貴陽貴安一定能實現特色發展、錯位發展、差異化發展,開創出全國一流的協同融合發展典型示范。

(曾安邦)

融合發展離不開產業互補

貴陽貴安在地緣上相近,產業各具優勢。告別同質競爭,攜手融合發展,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推動貴陽貴安協同融合發展,共同構建大能級經濟體量城市圈,是我省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要實現這個目標,離不開兩地產業互補這個“強引擎”。

貴安新區自獲批設立以來,迅猛發展的勢頭舉世矚目。短短六年時間,大數據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生態旅游產業、新能源、智能終端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在貴安新區這片沃土上百花齊放。特別是在大數據領域,華為、蘋果、騰訊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紛紛入駐,已然成為國內翹楚。但由於是白手起家,貴安新區的產業基礎較為薄弱、結構相對單一,人氣、商氣聚集不夠是確實存在的問題。

如果說貴安新區是黔中城市的后起之秀,那麼貴陽市就是我省建設和發展的中流砥柱。作為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貴陽市擁有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和發達的產業體系。科學統籌兩地資源,培育和發掘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將對貴安新區的發展形成很好的反哺作用。同樣,貴安新區的戰略新興產業也將為貴陽市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強大動力,從而真正實現兩地利好效應的多重疊加。

根據產業發展規劃,兩地將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配套、統一管理,積極構建兩地分工協作的現代產業體系、雙向流動的要素市場體系、均等便利的公共服務體系、共保聯治的環境保護體系,力爭到2025年,兩地地區生產總值突破6900億元,2035年突破1.5萬億元,基本建成以中高端消費和中高端制造為主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這樣的願景讓人歡欣鼓舞,也讓人充滿期待。貴陽貴安協同融合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要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實現創新驅動發展作為重點,把功夫主要下在聯動上,努力實現優勢互補、良性互動、共同發展。貴陽貴安要按照集群化發展方向,以中高端消費、中高端制造為重點,攜手加快打造大數據、先進裝備制造業、新能源、健康醫藥、現代服務業等千億級產業集群,以新興產業的高速發展推動新區經濟發展,為打造全省新產業發展的戰略支撐和新的增長極提供產業支撐。

目前,貴陽貴安協同融合發展已經按下發展加速鍵,在一些領域上已經開展了積極探索。不久前,兩地多次開展協同招商工作,力促重點產業互融互通、招商引資協同發展,從而發揮貴陽貴安在黔中經濟區中的雙核動能,高效推動雙方經濟社會協同融合發展。

同舟共濟揚帆起,乘風破浪萬裡航。貴陽貴安在產業上分工協作,共同編制實施發展規劃,推進貴陽綜保區、貴安綜保區(電子園)錯位發展、政策共享,絕對是一步“先手棋”和“大手筆”,必將為貴陽貴安插上騰飛的翅膀,從新起點走向更加卓越、高效、美好的明天。(毛旭鬆)

融合發展快 人民幸福增

貴安新區位於貴陽市與安順市結合部,地處黔中經濟區核心區。貴陽是全省發展的“火車頭”和“發動機”。貴陽貴安協同融合發展,將形成各盡其能、各負其責、有序競爭、互補多贏的協同發展新格局,大幅提升人民幸福感。

貴陽貴安協同融合發展可以實現優勢互補,提高資源利用率,提升人民幸福感。貴陽市在能源工業、現代物流、礦產資源開發、生物資源和特色農業、旅游資源、高新技術六大產業領域具有齊備優勢。貴安新區目前主要以發展互聯網大數據產業、高精尖技術產業為主,產業結構比較單一,但擁有土地、地理位置等優勢。貴陽貴安協同融合發展,可以更加科學地進行產業分工,促使各種資源得到更加科學合理的配置,解決貴安新區目前產業基礎薄弱、結構單一,人氣、商氣聚集不夠等問題。兩地協同融合發展過程中,可以利用“PPP+片區”開發模式和大數據聯通各端、覆蓋全域的新能源產業發展新模式連接兩地,走出一條兩地城鄉統籌發展的新路子,同時增進兩地人流和物流流通程度,促進經濟發展、增加就業率,增強人民幸福感。

這幾年,貴陽貴安根據“五聯十同”機制,大力推進協同融合發展。在“五聯十同”戰略舉措中,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猶如一條條城市血管,將兩地更緊密地連成一個整體。優質教育資源等各種要素得到合理配置。特別是兩地以大數據為平台,以高速路網和光纖高速為載體,在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醫療等領域精准發力,構建起“交通+旅游”“交通+商貿”等系列信息化服務平台,為兩地人民群眾提供了更多互動交流可行性。

貴陽貴安協同融合發展的核心在於“和諧”二字,隻有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發展才更有溫度,幸福才更有質感,才能達到真正的和諧。貴陽貴安協同融合發展過程中,要始終把發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廣大人民群眾作為各項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協調兩地在醫保、養老和教育等方面實現互聯互通,共治共享。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貴陽貴安協同融合發展不僅是局部問題,而是關系全局的問題。貴陽貴安協同融合發展過程中,應將“五大發展理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以知促行、知行合一,以大開放促大開發、大創新促大跨越,展現大思維、大戰略、大舉措、大格局,不斷開啟協同融合發展的新篇章,使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胡建兵)

協同融合發展

公共配套設施更合理

貴陽和貴安,一個是貴州的省會城市,是全省發展的“火車頭”和“發動機”。一個是國家級新區,擁有相對平坦的地勢及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被認為是“整個貴州最適合發展產業的地方”。兩地協同融合發展,必將促進公共配套設施更合理,為構建大能級經濟體量城市圈奠定基礎。

蕭伯納說:“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我們彼此交換這些蘋果,那麼你和我仍然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假如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麼,我們每個人將會有兩種思想。”貴陽貴安協同融合發展,是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在空間布局、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配套、生態環保等方面進行“一盤棋”考慮,實現1+1>2的放大效應。

區域有差異,但發展方向各有特色,值得相互借鑒。推動教育協同發展,是貴陽貴安協同融合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提升區域教育整體水平的重要舉措。貴安新區設立以來,與貴陽市基礎教育交流合作活動一直非常多。在教學研討、教學合作、教育管理、師資隊伍培訓等方面,貴安新區和貴陽市既有彼此合作,又有相互支持。在貴陽市相關部門和學校支持下,貴安新區的教育這六年來碩果累累。不但優化了區域間教育布局,增強了教育發展活力,更是提高了公共服務水平,增強人民群眾福祉。

協調醫療領域融合發展,打造貴陽貴安“健康大港灣”。貴陽貴安在醫療領域協作,要以技術為紐帶,以合作為手段,延展優質醫療服務,全面提升區域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城市醫療服務功能,攜手打造聯動發展的新亮點。還能通過多種形式互補,充分發揮其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優勢,提高醫療服務體系整體效率、醫療診療技術和服務能力,降低醫療風險,用實實在在的舉措造福患者。

當然,貴陽貴安協同融合發展涉及方方面面,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協調處理好公平與效率、合作與競爭、開放與保護、政府與市場等關系。這就需要選准符合各自目標要求、現實急需、易於達成共識、具備條件的領域實施率先突破。以貴陽貴安路網互聯互通重點項目——貴陽市軌道交通S1線一期工程動工建設為例,先從時間與空間上拉近兩地之間的距離,促使城市資源發揮更高利用率,促進沿線產業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奮力打造全省新產業發展的戰略支撐和新的增長極。

堅持創新觀念,打破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才能更好激蕩起協同融合發展的漣漪。如今,貴陽貴安協同融合發展的“路線圖”更加清晰,高質量發展的步伐加快邁進,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不斷提升。未來,貴陽貴安兩地按照“一張圖”“一盤棋”的規劃設計,實現同頻共振,必將有效打破兩地區域壁壘,推動人流、物流、信息流實現自由流動,效果必然呈現出人熟、事暢、心齊的新氣象,激發出更大潛力,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加速推進黔中城市群崛起。(魚予)

來源:貴安新區報

(責編:羅彬月(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