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中考體育成績上調至100分,體育分量漸重成趨勢——

提高中考體育分值能帶來什麼?

2020年01月23日09:29  來源:中國教育報
 

吳鍵 “不考試,不重視,甚至放任學生體質越來越差,肯定不是正確選擇。正是因為兒童青少年體質太差,所以要用考試的手段引起重視。”

徐忠祥 “我們提高中考體育分值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校更加重視體育,讓家長、社會更加重視學生體質健康,引導教育回歸本位。”

郭蔚蔚 “考試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一旦全社會素質教育的大氛圍形成了,中考體育的歷史使命就完成了,它可以不再考了。”

嚴建春 “除了中考體育分值提高外,體育進入高考的速度要加快。同時,編辦部門要給足體育教師編制,改善結構性缺編問題。”

訪談嘉賓

吳 鍵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衛藝研究所所長

徐忠祥 雲南省教育廳體衛藝處處長

郭蔚蔚 河南省教育廳體衛藝處原處長

嚴建春 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實驗初級中學教育集團總校長

“中考體育成績上調至100分,與‘三大主科’(語文、數學、英語)平起平坐……”日前,雲南省教育廳發布《關於進一步深化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其中有關提高中考體育分值的內容,迅速沖上熱搜。

無獨有偶,記者在查閱相關資料后發現,近兩年,江西、廣州、福州、天津、無錫等多地都出台政策,提高中考體育分值。體育在中考中分量漸重已成趨勢。

提高中考體育分值能促進學生體質改善和全面發展嗎?或是如網友擔心,它會增加學生負擔,影響考試公平性?帶著問題,記者採訪了教育科研專家、政策制定的參與者及一線校長。

提高中考體育分值的目的是什麼?

記者:“中考體育分值從50分提高為100分,且從三年一考變為一年一考……”雲南中考政策在網絡上引發熱議。提高中考體育分值,雲南並非個例。近兩年,江西、廣州、福州、天津、無錫等多地都出台了相關舉措。提高中考體育分值的目的是什麼?會對當地產生哪些影響?

吳鍵:中考體育各地的分值不一樣,從20分到100分不等,近幾年總體的趨勢是分值增加。

分值的增加表明國家對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的重視。事實上,2007年以來,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有所改善,個別指標有所上升,但整體上持續下降的趨勢沒有得到根本性扭轉。加上社會經濟大環境下,受網絡高速發展、交通日趨便利等因素影響,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出現了一些新問題。

分值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會引起學校、家庭和社會對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的關注,及對學校體育的重視。

徐忠祥:國家層面一直很重視體育及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但因為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體育在學校層面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部分學校還是考什麼教什麼,學生還是考什麼學什麼。雲南省在農村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中的投入接近300億元,可花了這麼多錢,學校裡的小胖墩兒、豆芽菜、近視眼比例還是不低。隻有把合理的膳食和必要的體育鍛煉結合起來,才能增強學生體質。

我們提高中考體育分值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校更加重視體育,讓家長、社會更加重視學生體質健康,引導教育回歸本位。

郭蔚蔚:提高中考體育分值,特別是像雲南這樣把體育和語數外並列,我認為是中國基礎教育回歸本位的信號。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大家在實踐中沒有把體育當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我們需要一個真正能夠發揮作用的平台或機制來解決這一問題。中考體育把分數提高到100分,和語數外相等,有助於改善中國老百姓對學校體育的看法,及對未來教育發展方向的期待。這一舉措在引領社會風尚、引導國民樹立現代教育理念上,將發揮很大的作用。

事實上,中考體育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在全國實行,當時的阻力比現在大得多。但為什麼還要硬著手腕做這件事?因為一個共識是,如果我們再不採取有效措施,扭轉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每況愈下的形勢,中華民族體質健康就會出現大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當然要多管齊下,考試在其中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因為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不採取考試的方法制約、克服問題,根本做不到,所以必須找到一個抓手,而中考體育就是一部分教育工作者摸索出來的抓手。

如果中國真能通過體育考試把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解決了,讓中華民族的素質得以提升,我們為什麼不考呢?但是要注意,考試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一旦全社會素質教育的大氛圍形成了,大家都不再過分追求分數、片面追求升學率了,中考體育的歷史使命就完成了,它可以不再考了。

從河南這麼多年的實踐來看,中考體育為河南青少年體質健康的良性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從幾次全國大規模學生體質健康調研中,都能看到一個數據軌跡:初二、初三、高一這三個年級的孩子,體質健康狀況是最好的,說明中考體育確實能在短時間內改善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

另外,推行中考體育還有一些潛在的成果。河南老百姓現在對這個考試越來越認同,對孩子的體質健康越來越重視,這項制度推進起來阻力也越來越小,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大家對教育的理解和對孩子的評價方式。

分值提高會加重學生負擔、造成不公平嗎?

記者:部分網友擔心,雲南此舉會加重學生在體育學習方面的負擔﹔也有網友表示,中考體育分值提高對天生體質較差及殘疾的學生不公平。您如何評價這兩種觀點?

吳鍵:不考試,不重視,甚至放任學生體質越來越差,肯定不是正確選擇。正是因為兒童青少年體質太差,所以要用考試的手段引起重視。

雲南的中考體育,100分中的60分分散在3個學年,且只是體測合格,要求不高。體能、技能考試40分,目前還沒有見到具體標准,無法評價其難度。

就公平性而言,考試是對結果的評價手段,所以不能考慮學生的先天基礎。語文、數學考試也沒有考慮先天基礎。對於不公平的擔憂可能來源於一些文化課成績好、體育不好的學生的家長,體育好的學生,家長一定很高興體育考試分值增加。

郭蔚蔚:減負減負,減的是中小學生課業負擔,主要指文化課負擔。過去的教育培養了很多文化課考試的高手、解題的高手,但一些孩子身體健康狀況是不好的,近視率非常高,審美素養和社會生存能力偏低。而運動能力、審美素養、社會生存這些綜合能力,恰恰對學生一生的發展非常重要,僅靠文化課無法培養。過去,這些該有的“負擔”我們應該加給學生但沒有給,如今的減負更要明確減什麼、增什麼,有減有增才能構成科學合理的教育內容。

關於公平性的問題,任何一件事做到絕對公平都是不可能的,體育會產生不公平,語文、數學、外語就不會嗎?不同的孩子智商是有差異的,有的孩子接受知識快,有的慢,但語文、數學、外語仍然是用一張試卷在考量。人的發展是多元的,每一個孩子的特長不同,學習能力差的需要努力,身體能力差的也一樣要努力。這個道理給大家講,誰都能聽明白,隻不過雲南提分這個新政策遇上了人們的習慣性思維,會給站在不同角度的人帶來不一樣的感受甚至沖擊,大家也都會站在自己的角度評價這件事。但我們還是要引導大眾站在教育大局、國家民族發展大局的角度看問題。

考試作抓手,體育應試怎樣避免?

記者:據媒體報道,在過往其他省份推進中考體育制度改革的過程中,出現了“單一練考試項目,突擊練體能”等以應試為目的的體育教育現象。這類現象會造成哪些影響?應該如何避免?

吳鍵:既然是考試,在一定程度上肯定會出現應試現象。但雲南的考試辦法,將分數分散到每個學年,將體測合格作為手段和計分依據,這是避免體育應試的設計。另外,在兒童青少年普遍不重視體育、體質健康問題突出的背景下,考試可以督促他們參加體育鍛煉。對他們而言,練比不練好。

避免應試,在於改進考試辦法。其一,從小養成學生的鍛煉習慣,全面發展其體能素質,提高技能水平,這樣就不必擔心考試的難度﹔其二,增加項目的選擇性,體育考試與教育教學結合,考試項目就是教學內容,避免考試沖擊正常教學。

郭蔚蔚:體育考試也會出現應試現象,這個不奇怪,因為隻要考試,人們就會做應試准備。但是體育的應試和文化課的應試有本質區別,后者可能會造成學生在知識掌握上的缺失,因為學生可能隻看考試要考的部分,而缺失的內容又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但中考體育的目的是改善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學生再怎麼應試,進行的都是身體活動,都不會造成體質健康狀況的缺失。體育應試的結果和文化課應試完全不一樣,它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當然我們還應該努力克服體育應試現象,避免把體育這件能給學生帶來開心快樂的事變成強制性、不得已而為之的事。

我建議,中考體育要形成一個試題庫,試題內容是多方面的,各種項目都有,學生想要參加體育考試拿高分,試題庫裡的所有內容都要去嘗試。在河南,每年中考體育的項目都是考前一個月抽簽決定,學生不管練習什麼項目,隻要認真練了、身體素質改善了,體育成績都會好。

試題庫內容也要兼顧身體素質部分和體育技巧部分。因為過去有過隻考身體素質的情況,但一些學校是考哪幾項素質就專練哪幾項,導致體育課的正常教學內容被放棄了。

如何看待“保底分”“人情分”現象?

記者:據媒體報道,為了使體育不成為學生中考的拉分項,部分學校在體育考試特別是過程性評價中,存在給學生打“保底分”“人情分”現象,導致中考體育成績沒有區分度。您如何評價這種現象?這種現象應如何改善?

吳鍵:這種現象的存在是過程性評價的弊端。在一定階段內,學校自主掌握過程性評價,這種現象就一直會存在。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過程性評價的積極意義,它可以讓學生認真對待體育課,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郭蔚蔚:我想談談考試區分度的問題。中考體育不是選拔性考試,而是激勵性考試,沒必要設計像文化課那樣大的區分度,沒有意義。隻要這項制度能讓所有孩子都參加體育鍛煉,他們全都得到很高的成績有什麼不好呢?

當然,為了避免學生因為考試沒有區分度而在鍛煉中懈怠,就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分標准。不能為了讓大家都達標,就定一個很低的標准。另外也需要嚴格執行考試程序、遵守考試規則。

嚴建春:過程性評價關鍵要做到陽光、公開。建議加強綜合性監督,可以採取學生互評,家長、媒體監督,校際交叉監督,教育行政部門監督等多種方式,避免“人情分”現象。

蘇州市體育中考的滿分為50分,其中5分為過程分。我們在這方面做得很到位。教育行政部門會抽調專家、行政人員、體育專業人士對各學校進行抽查,各學校也高度重視。

學校體育如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記者:近視眼、小胖墩兒……伴隨對學生健康問題的關切,近年來,人們對學校體育課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學校體育的目標是什麼?對學生全面發展有哪些幫助?

吳鍵:學校體育的目標可以概述為“增強體質、傳授技能、健全人格”。體育對於兒童青少年來說,本身是德智體美勞五育中的一部分,它與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共同構成教育整體。

徐忠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這給了學校體育一個很好的定位。此次雲南把中考體育分值提高到100分,正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體現。

郭蔚蔚:學校體育的目標是貫徹落實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方針,發揮學校體育在育人方面的作用,即改善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發展,使青少年掌握應有的體育知識和技能,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為他們一生的健康幸福生活打下基礎。

特別要強調的是,學校體育除了改善學生的生物性指標(體質健康)外,對學生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塑造作用更加獨特和強大。一些優秀的品格,如團隊意識、規則意識、不畏困難、勇敢頑強,需要在實踐中反復去體驗和感受,不是文化課教師講一講學生聽一聽就能形成的。

但是目前,部分教育工作者,包括學校體育工作者還沉浸在過去比較傳統的生物性指標追求上,對心理和精神指標改善關注度不夠。

嚴建春:一些人的觀念裡認可通過文化科目考試改變自己的命運,覺得做體育隻要四肢發達就可以。但在我們學校,具有廣泛共識的理念是,“越聰明,越運動,越卓越”,反之亦然。

作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我們每個年級都要開展班級聯賽,在此基礎上開展校區聯賽,在江蘇省級比賽中我們也拿到了很好的成績。但同時我們強調,體育的意義不在於拿多少冠軍,而在於讓更多學生參與進來,發揮體育的育人優勢,讓學生能在今后的學業、事業中踐行體育的規則和精神,不僅贏得起,更能輸得起,做樂觀自信陽光的人。

實現學校體育目標,我們還能做什麼?

記者:除了提高中考體育分值外,我們還應從哪些方面保障和促進學校體育目標的實現?

吳鍵:讓體育成為兒童青少年的生活方式,這是終極目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培養興趣、養成習慣、配備有質量的師資、提供基本的場地器材條件等等,都是要力求做到的。

徐忠祥:目前我們正在進行中考體育分值提高后配套文件的制定工作,力求制度的科學與完善。

比如雲南這100分當中,有60分是按照國家體質健康監測標准來分配的,學生隻要堅持上好體育課、堅持鍛煉,各項目都能達標,這部分分數就拿到了。另外40分是技能、體能的測試,包括必考和選考項目,“三大球”必選一項,“三小球”、游泳、武術等可以選一項。目前我們正細化各項目考試辦法和評分標准,力求讓每個學生都能根據個體差異和興趣來選擇。

另外,除了按年級逐漸增加分數佔比,考試難度也會逐漸增加。以排球為例,第一年我們考幾個動作,第二、第三年我們要考學生會不會進行一場排球比賽。我們不是要用分數難為學生,而是要引導他們參與進來。

針對過去的體育三年一考,學生在突擊練習和考試中可能受傷甚至猝死的情況,我們調整為一年一考,督促學生經常性參加體育鍛煉。對一些殘疾、有疾病的孩子,我們也有相應的免考措施。

后續,我們會邀請各方面專家進行論証,跟蹤監測並適時調整方案。

郭蔚蔚: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是與中考體育同等重要的一件事。它能改善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讓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同時鞏固在體育課上習得的技能。但過去我們為什麼落實不了?因為找不到一個有效的機制。學生在小學高年級和初高中,幾乎所有的時間都被排成了文化課,他們沒有合適的時間參加體育運動。

2009年,我們發現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的學校每天都有兩個大課間,上午半小時下午半小時,全區課表重新排,這是從制度上找到了一個解決辦法。2013年,河南省政府文件明確,河南所有中小學每天兩個大課間,到現在都堅持得很好。因此我對河南今年的學生體質調研數據充滿信心。

當然,上述都只是工作措施。要推動學校體育發展,還有幾個很重要的因素:第一是理念,要樹立科學的健康觀、教育觀、教育評價觀,逐漸確立現代教育理念﹔第二是條件,目前學校體育還面臨著教師配備數量不足、質量不高,場地建設及經費保障等方面的問題,需要逐步去解決﹔第三是評價體系,要建立起科學的評價體系,既包括教育對每個學生的個體評價,也包括社會對學校和教育的整體評價。

嚴建春:我一直堅持一個建議,從國家課時層面規定幼兒園到高三一天一節體育課。另外,除了中考體育分值提高外,體育進入高考的速度要加快。同時,編辦部門要給足體育教師編制,改善結構性缺編問題。(劉亦凡 李小偉)

(責編:顧蘭雲(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