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年:如何邁向教育強國新征程

2020年01月22日09:37  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0年開啟了一個全新的十年,站在新十年的開端,我們不禁會想:中國教育將會在一個怎樣的發展起點上保持前行?在繼續前行的道路上,中國教育改革將面臨哪些新的時代挑戰?未來十年的中國教育,又將朝著怎樣的發展方向繼續奮進?對於所有關心中國教育發展的人來說,這些問題既是推進教育改革自然會引發的思考,同時又蘊含著對創造更加美好中國教育的強烈期待。

新拐點——

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

2020年,既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戰略目標的達標驗收之年,還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收官和“十四五”規劃起步的銜接之年。這一年,中國教育事業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拐點。

教育普及程度將再攀新高。2018年,我國幼兒園在園幼兒4656.42萬人,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81.7%﹔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4.2%。全國高中階段教育在校學生3934.67萬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8.8%。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到3833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全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6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3.6年。其中,幼兒園在園人數、高中階段教育在校生數、高等教育在學規模和毛入學率、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均提前兩年達到並超過《綱要》預定目標,其他各項預定發展目標的實現也已近在咫尺。

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將更加豐富。2020年,在“一個都不能少”和“教好每一個學生”的原則指導下,對隨遷子女、留守兒童、殘疾青少年兒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等特殊群體的教育扶貧將會持續加強。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將得以建成,95%以上的縣級單位將會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評估認定,城鄉義務教育差距將進一步縮小。立德樹人根本教育任務持續落實,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的全面育人體系將不斷完善,各級各類教育將逐步進入全面提質增效快車道,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總量將會不斷擴大。

教育體制機制將更具活力。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將會不斷深化,教育事業發展活力持續提升。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將得到有效遏制,進一步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到2020年,一個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教育體制機制將基本形成,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打牢基礎。

2020年,《綱要》各項預定的發展目標將全面實現甚至超額完成。中國教育站在新的更高水平的發展起點,也將迎來從基本底線均衡向高位優質均衡、從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向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從建成教育大國向建設教育強國的歷史性轉軌。

新焦點——

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

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著力解決教育領域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將成為未來我國教育改革的現實選擇和主要焦點。

一是要全面認識教育發展中的不平衡。當前,我國教育發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現為教育事業整體發展中存在弱項短板和局部短缺。在城市和農村、東部與中西部、公辦與民辦、普通教育與學前教育、職業教育和特殊教育、普通教育內部的各層次教育類型之間,以及一般受教育群體與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農村留守兒童、殘疾兒童等特殊群體之間,不同教育改革領域之間的發展差距還十分突出。教育改革須全面認識這些不平衡,進一步補齊短板,補足短缺。

二是要深入研究教育發展中的不充分。教育發展的不充分,其實質是教育質量水平不夠優質,不能充分滿足人民群眾“上好學”的教育需求,不能很好地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的未來發展需求。具體表現在:個性化、差異化教育供給短缺,無法滿足不同學習者的多元化學習需求﹔人才培養模式相對單一,素質教育尚未得到充分實施,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明顯不足﹔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還不夠完備,教育面對知識社會、科技革命、未來社會發展轉型的准備還不充分,有效支撐引領國家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能力急需進一步提升。對於這些教育發展中的不充分問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相關機構需要花大力氣深入研究,逐一突破。

新起點——

逐步向教育強國進軍

立足2020年,我們站在向未來十年邁進的新起點。這十年既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更是著力解決現階段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攻堅期。《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為我國未來10—15年的教育發展繪制了宏偉藍圖,同時也明確提出了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邁入教育強國行列的戰略總目標。這就意味著,未來的10年,還將是中國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並邁入教育強國的關鍵期。推進教育制度的現代化和人的培養的現代化必將成為未來十年中國教育發展的核心內容,伴隨“內涵式”現代化的逐步深入,中國教育將一步一步堅實地向建成教育強國的目標奮進。

一是要普及有質量的學前教育。落實政府發展學前教育的主體責任,發揮公辦園在提供普惠性服務方面的主體作用,全面普及學前三年教育,建成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體系。在此基礎上,通過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堅持科學保教、建立學前教育質量評價監測體系等措施確保有質量的學前教育。

二是要實現優質均衡的義務教育。2018年底,全國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市、區)的比例已達到92.7%。然而,距離內涵式發展意義上的“優質均衡”目標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尤其是城鄉義務教育在教育過程均衡和教育結果均衡兩個關鍵維度上的差距,在短時間內還難以真正消除。在城鄉一體化的整體規劃下實現義務教育的高質量高水平發展,將成為我國義務教育未來發展的核心目標。

三是要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在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過程中,要處理好規模擴張與質量提升、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義務教育與非義務教育、均衡化與多樣化等基本關系﹔要促進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教育的協調發展,為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發展需求提供充足的選擇空間。

四是要顯著提升職業教育服務能力。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將職業教育放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國急需形成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產教融合、靈活多樣的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有效滿足不同職業階段勞動者的學習需求。與此同時,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院校要各司其職,增強教育精准服務能力。

五是要明顯提升高等教育競爭力。提升高等教育競爭力是高教強國建設的核心所在,當下我國高校開展的“雙一流”建設,開啟了我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建成一批享有國際聲譽的學術高地、創新平台和智庫,顯著提升高等學校的自身發展能力、滿足社會需要能力和促進創新能力將成為高等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重要目標。

六是要使殘疾兒童少年享有適合的教育。特殊教育是體現“全納”和“平等”最為充分的領域,我國特殊教育未來需要努力形成布局合理、學段銜接、普職融通、醫教結合的特殊教育體系。同時,還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兒童少年助學政策體系,全面深入落實“一人一案”教育安置政策,為每個殘疾兒童少年提供符合自身實際需求的適合的教育。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是萬眾一心凝心聚力之年。而今邁步從頭越,通過調動全社會的共同參與,穩步促進各級各類教育的科學發展,我國必將建成一個縱向銜接、橫向溝通、協調發展、相互融合的全民終身學習與教育體系,形成多主體參與、多中心治理的教育管理新格局,最終實現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的跨越。(吳霓 楊穎東)

(作者吳霓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發展與改革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楊穎東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教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博士)

(責編:顧蘭雲(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