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柱:有血有淚的鐵漢子

2020年01月16日17:48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拉先村第一書記潘志柱。荔波縣委宣傳部供圖
拉先村第一書記潘志柱。荔波縣委宣傳部供圖

2017年7月,受中共黔南州委宣傳部和州委黨建辦選派,潘志柱來到荔波縣佳榮鎮拉先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自此,這個深處月亮山腹地的村落成了他心中放不下的牽挂。拉先村是座水族聚居村落,也是個深度貧困村,翻過一座山還是山。當地流傳一句話,“有女不嫁拉先人”。過去,提到拉先,所有人都搖頭,人心不齊、貧窮落后出了名。

把脈貧困精准施策重塑新形象

“四面都是山,太窮了,整個村子臟亂差,破舊房屋多,包括村委會辦公地點,都是很破舊,整個寨子到處都是污水橫流,沒有能下腳的地方。”回憶最初來時見到的拉先村,貧窮和落后讓潘志柱印象深刻。如何改變村子的窮困面貌,成為擺在他面前一道必須攻下的難關。在月亮山上的800多個日夜,他一刻都不敢鬆懈,與駐村干部、村支兩委一起,與拉先的貧困艱苦作戰。

潘志柱來到村裡的第一件事就是進組入戶,短短幾天時間內,拉先村的每一寸土地他都走遍了,也大抵摸清村子的情況以及村子發展滯后的主要問題。拉先村共有353戶1388人,其中211戶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全村人均旱地不足0.1畝,內生發展動力不足,典型的“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村黨支部建設方面,存在軟弱渙散的問題,村干和黨員年齡老化、文化程度低,村務公開長期不規范,村黨支部引領示范能力不強等各方面突出問題也急需解決。

曾經在其他縣的貧困村擔任過第一書記,調整到拉先村當第一書記的,比起一些新手書記來說,潘志柱有著比較豐富的駐村工作經驗。來了之后,面對拉先這樣人心不齊、貧窮落后出了名的村子,要有所突破發展,就得先“聚人心”。

打鐵還需自身硬,潘志柱著手建強黨支部,從村級陣地開始下手,強化基層黨組織,重新建設基層黨員隊伍,為群眾重新樹立村支兩委形象。

“我們採取一個組合拳,從抓村兩委班子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開始,做好農村工作,始終把公平正義作為我們解決一切困難和問題的金鑰匙,我們所有的黨員、村支兩委班子成員、各個組長,一定要把這個新的氣象樹立起來。”潘志柱說,通過組織開好群眾會議、組民會、院壩會等,深入走村入戶,傾聽群眾思想,吸納大家好的意見建議,把村寨的各項事業建設起來,解決好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群眾看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大家的凝聚力也出來了。

在推進鄉村治理中,拉先村形成農村基層治理“紅九條”,即不執行村兩委重大決策部署者﹔不支持公共事業建設者﹔不守信用造成較大負面影響者﹔不經審批亂建房屋者﹔不積極配合村組干工作故意刁難者﹔不孝敬父母,不管教小孩者﹔破壞環境衛生屢教不改者﹔強制勸酒造成較大負面影響者﹔身體健康又享受國家幫扶政策,不思進取生活墮落,被公認為懶漢屢教不改者列入黑名單管理,形成拉先村脫貧攻堅12345工作法,“一核二產三保四治五講”:把建強村黨支作為村級工作的核心,培育一個主導產業、一個支柱產業,保住房、保教育、保醫療,治理臟、治理亂、治理懶漢、治理落后觀念,講黨恩、講法律、講政策、講文化、講道德。

為帶領大家脫貧熬出一個個“痧印”

脫貧攻堅的幾年,也是拉先改變最大的幾年。如今,走在拉先村,村舍干淨整潔,花草搖曳,壁畫生輝,改變了過去遍地牛糞、污水橫流的舊貌,是煥然一新的美麗鄉村。當好第一書記,心就得貼著群眾。從鄉村環境整治到解決全村飲水安全、修通斷頭路等一個個群眾熱切關心的問題,潘志柱帶領大家一個個攻關,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心上,真正把村裡事、群眾事當作自己事。

要脫貧,關鍵是產業。結合拉先實際情況,訪專家、看實地,經過多次考察,潘志柱和幫扶干部們一起找到了適合拉先村發展的生態養牛及食用菌等產業,幫助村民找到了脫貧致富的路子。拉先村食用菌種植集體主導產業實現零突破,成立由村支兩委主導的食用菌產業合作社,有菌棒生產線一套,25個大棚,覆蓋50戶貧困戶。基地年產菌菇約20萬斤左右,產值預估達80多萬元每年。

有一次,有些村民想退出食用菌合作社,說太累了不想干了。他在經過一番好言相勸之后,直接把自己的衣服脫了下來,露出了滿背的“痧印”,而這一個個的“痧印”是他為拉先產業發展、公共事業建設熬更守夜身體不適去刮痧所致……最終他感動了村民,消除大伙打“退堂鼓”的念頭。

潘志柱為拉先付出的點點滴滴,群眾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拉先村的群眾一說起潘書記,都向他豎起了大拇指。

拉先村村民潘善忠高興地說:“潘書記好在哪裡,就好在他來這裡當這個干部,有帶頭作用,把我們村建設成為美好的村寨。”

“這兩年潘書記來我們村搞建設,改變了我們拉先,第一是解決了拉先村用水問題,第二是交通越來越便利,第三把全寨的路硬化 串戶路通道家家戶戶門口,潘書記在到我們拉先開展工作以來,對我們老年人很關心,很感謝潘書記。”拉先村村民潘國王也激動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截止2019年12月,拉先村全村共353戶138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04戶802人,已脫貧198戶791人。未脫貧11戶19人。按全村2014年農業人口基數1224人,2019年底貧困發生率1.55%。

“看到發展變化我心裡是欣慰的,但是發展必然會出現許多新矛盾、新問題,一系列的項目推進以后,后續的人才培養、人才的跟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一直是我放心不下的一個重要因素。”說起拉先今后的發展,潘志柱內心總有放不下的牽挂。

舍小家顧大家的鐵漢子

在兩省五縣交界的深度貧困村開展駐村扶貧,單位到村往返一次500公裡,駐村工作任務繁重,每天有操不完的心,經常熬夜,走夜路,有時空肚子睡車上……然而,正是他的不懈努力,堅決克服一切困難。

在同事眼中他是一個勤奮、努力能吃苦的鐵漢子,在群眾眼中他是一個脫貧致富的引路人、勤勤懇懇的孺子牛,但在家人眼中他只是一個整天忙忙碌碌、幾個月不著家的丈夫、父親、兒子。

前段時間,潘志柱家的二孩呱呱墜地,他從拉先村匆匆趕到州醫院,得知妻子情況並不是很好,略作安排后,也沒來得及仔細看看孩子,便又折返回村。對於家人,潘志柱內心充滿了歉疚。

“脫貧攻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們同事之中,有些人是退伍軍人,他們上刀山、下火海都沒有流過淚,但是因為對家人的虧欠,很多人都流淚了。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在脫貧攻堅崗位上,在處理家庭與工作的關系,很難真正能做到兩頭兼顧,隻能尋求家人的理解。”說到這裡,想起沒有很好照顧到自己的家人,潘志柱眼中噙滿淚水。

跟許多奮戰在脫貧一線的扶貧干部一樣,潘志柱展現出了扶貧干部“貧困不除、寢食難安,小康不達、誓不罷休”的責任擔當和工作熱情。黨和人民的信賴、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也為潘志柱更好地做好工作注入了強大動力。

潘志柱舍小家顧大家,深入踐行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和擔當,用心用情帶領村民擺脫貧困追求幸福生活。在他的帶領下,曾經破舊、渙散的拉先村已不復存在,如今的拉先村,從村容村貌到群眾精神面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因為突出的工作表現,潘志柱也得到黨委政府領導的肯定,收獲了廣大群眾的好評。2018年1月他被黔南州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授予“全州脫貧攻堅先進個人”,2019年2月14日入選第四屆“黔南驕傲”年度人物。(覃光燦)

(責編:鄧慶雨、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