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文旅:解碼安龍縣文氣和人氣味道

2020年01月12日13:15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圖為安龍縣食用菌農旅產業。安龍縣文旅局提供
圖為安龍縣食用菌農旅產業。安龍縣文旅局提供

人民網安龍1月12日電 安龍縣是貴州省西南部南盤江北岸的文化大縣,至今仍留有一些珍貴的實物史料和紀念建筑。新時代將如何保護這些文化遺產,更好推動地文旅扶貧和交流互鑒?它考驗著貴州文旅工作者,本期觀察將圍繞這一問題進行闡述。

為加強文物保護和展示傳播,深化文物價值挖掘和利用創新。日前筆者探訪了包括安龍縣招堤、重臣張之洞半山亭、南明歷史博物館等多處豐富的文化地標。如今,這座昔日藏在深山的文化明珠,正在文旅領域發力,一改昔日無人問津的模樣。

“到了旅游旺季,每天入園參觀游客約5000人,實現了文旅產業帶動貧困戶就業2000余人。”安龍縣文體廣電旅游局局長、縣委宣傳部副部長、融媒體中心主任羅翔星如是說,游客主要來自廣西、重慶、長三角等地,旅游旺季為6月到9月。

據了解,安龍縣招堤風景區系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貴州省100個重點旅游項目之一。1694年(清康熙三十三年),安籠鎮游擊招國遴為根治水患,保護城垣,率工匠在此砌筑了一道寬4.7米、長300多米的石堤。后人為紀念他的善舉,故將此堤取名“招堤”。

1848年興義知府張锳又將招堤加高五尺,並在大堤北面海子廣種荷花,形成了今天垂柳夾岸、荷花十裡的美景。晚清重臣、近代洋務派領袖張之洞,曾在此度過其少年時代。11歲時在招堤西側金星山的半山亭中,寫下名篇《半山亭記》,並鐫刻在石壁上,至今保存完好。

2013年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復同意,黔西南州對安龍招堤風景名勝區作了2013至2030年的總體規劃,確定了范圍標樁定界,東起刷把寨,西至泓芙蓉賓館,南起臥龍洞,北至313省道,總規劃面積為18.39平方公裡。建設性質以十裡荷香、綠海平湖、海庄田園為主要特色,兼南明文化等人文遺跡,供觀光游覽和休閑度假。為加強管理,同期還建立了檔案。

“一座城市有文化就有靈魂,有集體記憶就有人氣。”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有關負責人說,安龍縣招堤、重臣張之洞的半山亭、南明歷史博物館、明十八先生紀念館及篤山溶洞群、萬峰湖、龍頭大山自然保護區等30多處豐富的文化地標融入了當地市民的生活,在提升城市氣質和形象的同時,也為該縣注入了強大自信力。

據介紹,安龍縣擁有“中國武術之鄉、中國剪粉之鄉、中國木紋石之鄉”多張名片,被譽為歷史文化體驗城、山地生態康養城、脫貧攻堅示范城,其中,安龍木紋石遠銷澳洲、中東、歐洲等地區。

當前,安龍縣緊緊圍繞脫貧攻堅中心工作,全縣發展食用菌種植達1.7萬畝,正全力把安龍打造成中國菌都、夏菇生產基地、食用菌人才硅谷。

在鄉村振興和招堤景區建設中大力推進旅游扶貧,2019年共帶動883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方式主要為景區建設帶動扶貧和景區運行帶動扶貧。招堤景區運行過程中,安龍縣積極鼓勵、引導貧困戶開辦農家樂、鄉村客棧、農事體驗等。

“貧困戶擔任保潔員、講解員、戶外運動指導員、民族手工技術指導員、特色演藝節目演員、廚師、服務員、司機等。”羅翔星表示,鄉村旅游人才培訓了300多人,安龍縣切實做到了景區帶動扶貧,讓貧困人口從中受益脫貧。

旅游扶貧,時間是最好的答案,截止2019年底,安龍縣預計投入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達3.1億元,全縣旅游業增加值預估佔全縣GDP的14.14%以上﹔旅游接待人數預計達到600萬人次,旅游年綜合收入預計達20億元。

如今,安龍文旅業態模式已經輸出,成為一些地方改造升級的方案提供者,這是建設文化強國、推動交流互鑒的寶貴資源。(張雷)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