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教育局局長樊群和黔南州教育局局長黃怡率隊在瓮安六中調研
廣州市海珠區教育局副調研員李中良送支教老師到瓮安縣教育局
廣州幫扶團隊走進瓮安特殊學校
廣州幫扶團隊走進幼兒園
廣州幫扶團隊教師現場指導瓮安職校學生學習
從2018年底至今,瓮安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這些教育扶貧志士——廣州赴瓮安教育幫扶團隊。
一年多來,廣州教育幫扶團隊以一顆堅定不移的“教育初心”扎根黔南,扎根基層,以一顆淡泊名利的“教育愛心”無微不至、關愛留守,以一顆克難攻堅的“教育恆心”堅持不懈、幫扶教育。把“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當成人生進步的美妙樂章,用教育的力量去改變這裡的貧窮和落后面貌。
這裡貧窮的原因是什麼?
2018年12月,西部邊陲的國家貧困縣——瓮安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寒風伴隨著冷雨。廣州教育幫扶小組乘坐的汽車沿著大山中平直的高速路來到了這裡,看到了他們這些天的夢中小縣城。
三人組成的教育幫扶小組從溫暖如春的車廂內走了下來,在縣教育局同志的帶領下,他們上了電梯來到九樓會議室,與早就等待多時的局領導們匯聚在一起。在大家相互作了簡單的介紹后,一份寫滿整個瓮安縣的教育情況的材料沉甸甸的被廣東的同志捏在手中。
會議終於結束了,幫扶小組組長陳鵬圖走到窗前,看著這座陌生而又美麗的新興城市,又想起了昨天送他走出家門,在車站臨別時上車揮手向他告別時的妻兒,心潮澎湃,思緒萬千。
窗外,小縣城被四圍連綿起伏的群山緊緊地包裹著,像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熟睡在搖籃醒后正向四周張望,高大的樓層在雲霧中時隱時現,幾隻白鶴在美麗的雍江上空飛來飛去,大大小小的汽車在新老城區錯落有致的街道上穿梭……
“這裡有貧窮嗎?”
“貧窮的原因是什麼?”
“窮根又在那裡?”
整潔的街道和路上匆匆而過的行人引發了他不斷拷問自己:“同事們都說這裡窮,我怎麼沒發現呢?”
寒風和冷雨從窗縫中擠了進來,扑打在他的臉上,他拉了拉衣領。身后,是他隨同來的兩個幫扶成員,男的是數學專業教師張土杰,女的是廣東省名班主任、海珠區品牌教師張東方。張東方老師在教育教學及心理輔導方面很有自己的風格和特色。
他轉過身,看了看這兩個從廣州市教育界精挑細選出來的成員,也分別從他們的臉上也看出了與他一樣有些詫異的神色。
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夜幕降臨,縣城的燈火在稀稀落落的幾片雪花中閃爍。
三人小組在縣教育局同志的護送下,在瓮安六中老師們的歡迎中,住進了瓮安縣工業園區新建不久的學校——瓮安六中思源學校。今后,這裡就是他們的家﹔今后這瓮安縣,就是他們扎根支教的主戰場。那一夜,三人聚集在組長陳鵬圖的宿舍裡,低著著頭反復研究桌上那份寫滿瓮安教育狀況的稿件。
“……目前,瓮安縣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71所,其中小學53所(含教學點8個),九年制學校5所,初級中學1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56117人,(其中小學39631人,初中16486人,特殊教育學校181人)﹔國家重點示范職業學校1所,3998人﹔高級中學4所,學生……”
一串串的數字在他們的眼眶中跳動,他們圍著燈下的桌子一會停下來商量,一會兒又各自在自己的隨身筆記本上寫下些文字。夜深了,他們看上去有些疲倦和迷茫,理了這麼久總是理不出個頭緒來。
“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陳鵬圖站了起來對兩位同事說。
“是啊,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張東方揉了揉疲憊的眼睛看向陳鵬圖。
“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張士杰把這句話寫在了他的筆記本上,眼珠盯著句末的“?”上顯得有些茫然無助。
陳鵬圖揮了揮手對張東方和張士杰說:“夜深了,都各自回屋睡吧,從明天起,我們聽從學校安排,先跟著他們學習,然后在學習的過程中看看我們到底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那一夜,他們第一次住進了瓮安縣,住進了瓮安六中的單身宿舍。寒風不時拍打著窗戶,發出“嗚嗚”的聲響。陳鵬圖看著窗外美麗的夜色,想念著家裡的親人,思考著今后在這裡帶著幫扶小組怎麼開展工作,很久才暈暈沉沉睡去。
我們到底能夠提供什麼樣的幫助?
在瓮安教育局和瓮安六中期間,陳鵬圖帶著他的兩個成員同學校領導老師們一道,每天在日常管理、各種會議、教務、聽課評課和各班開展的課外活動中度過。在大量的調研中,他們給自己提出了不少問題。
“瓮安六中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幫助?”
“我們到底能夠提供什麼樣的幫助?”
“我們怎麼幫助?”
“幫助的方法是不是適合這裡的老師和孩子們?”
……
幫扶小組在不斷的觀察溝通與接納中,逐漸搞清楚了自己要在這裡做些什麼,能做些什麼,如何去完成這些任務等等關鍵的問題,
很快,2018年過去了,陳鵬圖同縣教育局的領導同事們一道,已跑遍了城區20余所中小學、幼兒園,以前久藏於心的諸多問題也明朗了起來。
2019年1月16日夜,天空中飄著點點小雪,久留在瓮安縣城的寒氣仍沒退去。室內,陳鵬圖正在同張東方和張土杰坐在燈下的桌邊,反復翻閱著來瓮安縣以來的隨身記事本。
“我們要根據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家長的實際情況,看能不能把廣州的管理和教育教學經驗移植到這裡,讓它在這裡發芽生根。”陳鵬圖看著張土杰。
張東方在記事本上不停寫著,記下了一個又一個的討論話題。這一夜,他們把一個個的問題對照廣州教學管理經驗進行了大量推演和辯論,很晚才睡去。
2019年3月,瓮安的天氣還是很冷,冷風不時扑面而來。此刻,陳鵬圖接到了縣政府的任職文件,挂職瓮安縣教育局副局長,分管局內一些相關工作。
又在一個不眠之夜,幫扶小組根據幫扶文件要求,並結合瓮安縣的教育實際情況,很快就寫出了幫扶計劃和幫扶方案。當廣州市教育局領導收到駐瓮安幫扶小組發來的電子郵件后,立刻召開了會議,按照郵件內容開展了大討論,並制定出更為為完善的幫扶計劃和實施方案。
用心用情 傳經送寶
瓮安的寒氣慢慢隨著初春的陽光的到來離去,雍江的柳絲被幾隻早到的飛燕叫醒,輕輕地飄動著身子﹔枝上,嫩黃的芽尖偷偷地冒出頭來,打量著柔波中的影子。縣城上空,幾十隻大小小、不同顏色的風箏在白雲間飛動﹔地上,一群群孩子朝寂寞了一冬的各所學校笑著跑去,紅領巾在風中一閃一閃的。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早春的南國正是讀書的最佳時節,大大小小的學校在鳥語花香中有了夢的色彩。
2019年3月20日,廣州中學物理高級教師、華南師范大學碩士、廣州市海珠區外國語實驗中學教導處主任、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碩士兼碩士研究生導師、高三一線名師黃銘舜和趙玉書組團走進瓮安中學課堂,為學校800余名師生上公開課並同高三一線教師討論高考專題復習綱要。
2019年4月3日,廣東省首批中學正高教師、省特級教師、省百千萬工程第一、二批實踐導師、省首批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梁漢強和廣東省首批中學正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省基礎教育系統名教師、原廣州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黨總支書記、《廣州教學研究》雜志原主編林少杰組團走進瓮安六中,為全縣部分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及縣教育局干部427人開展專題培訓課。
2019年5月8-10日,廣州·黔南教育對口組團幫扶教育教學現場會在瓮安縣舉行。活動以瓮安六中為主會場,瓮安中學、瓮安二中為分會場,分別開展了教育教學交流和課堂教學展示觀摩活動。
2019年6月27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員張景中率領團隊到瓮安縣開展教育幫扶活動,張景中院士親自向瓮安六中授牌“張景中院士工作站教育數學實驗基地學校”和贈送數學教科書﹔培訓會上,現場以“超級畫板在貴州省中小學數學教學實驗研究”為專題,為全縣500余名師生開展專題講座。
2019年7月,在廣州市海珠區教育局副調研員李中良的帶領下,廣州市9名教育專家到瓮安,先后開展17場專題講座,讓全縣4000余名教師獲得真正的教育實惠在禮包。
2019年9月26日,廣州市海珠區教育局副調研員李中良帶隊,親自把3名精挑細選出來的教師送到瓮安二中支教。
2019年10月11-12日,廣州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樊群率隊到瓮安縣開展以“廣黔同心·攜手同行”為主題暨教育調研幫扶活動,黔南州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黃怡陪同,現場指導瓮安教育教學工作。
2019年11月16日,廣州市輕工職業學校黨委書記賴凱洪、辦公室副主任陳奇率領幫扶團隊,到瓮安縣國家級重點示范職業技術學校開展結對幫扶工作。雙方以重點開發合作方式,加強技術幫扶力度,為完成廣州市教育局下達的對口幫扶工作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
扎根土壤 芬芳四季
歲月匆匆過,花香陣陣來。
在瓮安工作期間,幫扶小組在廣州教育局領導的統一安排下,不斷迎來了一批批教育專家名師,開展著各種各樣的專題培訓講座。
組長陳鵬圖在教育局同志的隊陪同下,走遍了瓮安的山山水水,在不斷的聽課、評課、名師課堂教學競賽、校長考核、安全檢查、督導評估、上示范課中匆忙度過。在瓮安,他和教育局的同事們一道,不辭辛苦,走訪了近80所城鄉學校,有些學校是多次調研走訪﹔進校開展專題講座15場。重點走訪了村小,了解留守兒童和山村教師們在校的教學情況、生活方式,以及遇到的困難等,以備採取切實可行的幫扶措施。
張東方老師挂職瓮安六中副校長,是學校校長的得力助手。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獨有的教育風范,在短短的時間裡便贏得全校師生的青睞。她同幫扶小組一道,在縣教育局的安排部署下,先后到全縣各校開展了20余次學校層面、班主任層面的專題講座﹔尤其在心理層面,她多次開設教師心理疏導等團康活動,親身示范了14場班會課。
張土杰任瓮安六中九(7)班數學科任教師。在繁重的教學中,他利用業余時間做了26套貴州省的中考真題和模擬題,以期熟悉貴州中考,還從廣州引進了《中考復習導學案》,這套資料給師生們無償使用。經過他和全班師生的共同努力,在2019年中考中,九(7)班數學及格率由原來的20.1%上升到62.5%。
這一年,在幫扶小組和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瓮安六中中考成績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一躍成為鄉鎮中學第一名。
路漫漫其悠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幫扶小組小心翼翼,以大膽的方式摸著教育扶貧這塊石頭淌過了一條又一條的河。(瞿遠恆 劉紅 張琴 本版圖片由瓮安縣教育局提供)
來源:黔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