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激揚發展新優勢(人民時評) 數字經濟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將加快發展步伐,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引擎,助力實現經濟轉型升級 因應科技革命,不斷填補技術空白,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一定能實現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的良好互動和雙向賦能,打開經濟增長的更廣闊空間 近2.6萬家海內外企業參展,180萬件商品在線,數萬個直播間24小時開播……不久前,第127屆廣交會落下帷幕。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背景下,此次廣交會整體移到“雲端”,“雲開幕”“雲巡展”“雲帶貨”等活動廣泛應用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及5G技術,成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一次集中展示。…
人性化應對突發事件 確保高考平安公正 受持續強降雨影響,7月8日,湖北黃梅華寧高中校區積水嚴重,576名住校高考考生被困。當地教育部門在請示教育部考試中心后,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啟用備用考卷,採取考試延時措施保証受影響的考生順利進行考試。…
市場趨於平穩 需求不斷改善 生產與消費之間是相互促進的關系,消費市場改善必然帶動生產需求增加,生產需求增加又能進一步帶動消費市場改善,形成良性互動。從這個意義上說,6月份PPI的改善,是企業正在爬坡復蘇、整個市場環境和經濟發展環境得到改善的反映。…
甲秀評:奮力奪取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 貴陽日報評論員 昨日貴陽市召開的全國文明城市整改攻堅動員大會強調,全市各級各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各項決策部署上來,全力以赴、攻堅克難,以飽滿的熱情、必勝的信心、扎實的作風,大戰90天,堅決打贏保牌進位攻堅戰。全市上下要迅速行動起來,從嚴從實抓好各項問題整改攻堅,奮力奪取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
生態修復,且下細功夫(說道) 生態修復,有的需要當機立斷、令行禁止﹔有的則需要耐下性子、細細打磨。如此,才能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境地 在貴州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採訪,眼前景象有“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的詩情畫意,又聽得父子接力守護黑頸鶴、村民30年拍攝湖鳥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今日談)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7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畢業生回信,肯定他們到邊疆基層工作的選擇,並寄語廣大高校畢業生志存高遠、腳踏實地,不畏艱難險阻,勇擔時代使命,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為黨、為祖國、為人民多作貢獻。…
善於積勢蓄勢謀勢(人民論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發揮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導作用,依靠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堅持目標引領和問題導向,既善於積勢蓄勢謀勢,又善於識變求變應變,緊緊扭住關鍵,積極鼓勵探索,突出改革實效,推動改革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這一明確要求,既揭示了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服務大局的內在邏輯,又提供了抓改革、促發展的重要方法論,對於我們做好改革發展各項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菜園子裡有豐富的內涵(金台隨筆) 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名洋女婿種花栽草的小院,因為中國丈母娘的到訪而“換了模樣”,花花草草不少被換成了香菜大蔥。 為什麼很多中國人喜歡種菜?一段時間以來,關於“種菜”的話題引發網友熱議。…
把握住糧食安全主動權(一線視角) 高標准春耕、高質量發展,既要讓糧食增產,也要讓農民增收 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 盛夏時節熱浪翻,野間禾綠少閑田。…
筑牢基層公共衛生防護網(人民時評) 基層醫療機構與疾控機構、大醫院分工協作、信息共享,有助於提升整個社會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用成本和風險更小的方式做好疫情防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健全疾控機構和城鄉社區聯動工作機制,加強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疾病預防職責,夯實聯防聯控的基層基礎。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最近,國家衛生健康委、財政部、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關於做好2020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的通知》,明確今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准提升到74元,新增5元經費全部落實到鄉村和城市社區,用於強化基層衛生防疫。…
新就業,滿足職業新需求(人民時評) 新職業不是憑空而生,而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不斷培育與壯大后的自然顯現 新職業、新就業不僅新在工作種類、工作內容,更新在工作方式、工作關系,加強鼓勵和引導,才能讓新就業更好發揮穩就業的支撐作用 近期,人社部擬對職業工種進行調整,增加互聯網營銷師等10個新職業和直播銷售員等8個新工種。今年3月,呼吸治療師、網約配送員等第二批16個新職業正式公布后,也迎來好評如潮。…
讓文物少受些“乘風破浪”的考驗 6月以來,我國江南、華南、西南暴雨增多,一些地方文物單位受到洪水威脅,一些文物單位受損嚴重。國家文物局近日緊急向相關省份發出通知,要求及時組織排查文物單位災害險情和隱患,切實採取有效防汛措施,保障文物和人員安全。…
更好的日子在后頭(現場評論·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④) 小到一個家庭的脫貧致富、走向小康,大到一片區域的欣欣向榮、持續發展,乃至一個國家從溫飽有余走向繁榮富強,都建立在實干和奮斗的基礎之上 走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閩寧鎮原隆村寬敞筆直的柏油路上,很難想象十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人煙稀少的戈壁灘。村口一側,是2019年剛剛落成的電商扶貧車間,同行的村支書王升說:“別看它外表普普通通,裡面可是大有文章!” 推門探訪,果然別有洞天,除了忙著打包快遞的工人外,角落的直播間引人注目。…
新消費,提供增長新支撐(人民時評) 不斷涌現的線上新型消費正有效促進消費回補、潛力釋放,激活了大量潛在的市場機遇,成為擴大內需、促進國內經濟大循環的重要抓手 線上新型消費方興未艾,是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成熟的數字化信息技術、健全完備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共同作用的結果 直播帶貨、網上下單、門店到家、社區團購……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下消費受阻,線上新型消費迅速補位,成為消費市場上一抹亮色。剛剛過去的“618”購物節,各大電商平台銷售額頻頻刷新紀錄。…
夯實對黨忠誠的家風基石(人民論壇) “忘掉我,不要為我的犧牲而傷痛,集中精力進行戰斗,繼續努力完成黨的事業……”1931年9月,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王若飛在內蒙古包頭因叛徒出賣不幸被捕,在獄中寫下訣別信,鼓勵妻子李培之同志繼續為黨的事業而戰斗。字裡行間洋溢著共產黨人對黨的絕對忠誠和無限深情,樹起了革命理想高於天、初心使命薪火傳的光輝典范。…
高考作文題聚焦“北斗” 引領正確價值導向 7月7日上午,北京新高考首門語文科目考試舉行。據悉,今年高考大作文題仍為“二選一”,其中一個選擇是: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號最后一顆衛星成功發射,整個系統55個衛星織成一張“天網”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別老把功夫下在“評時” 今年是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評選表彰年。在某種程度上,全國文明城市的榮譽稱號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它既是對城市文明建設的認可,也是一座城市極具競爭力的“金字招牌”和戰略資源。…
去大城市讀大學不是對鄉情的“背叛” 最近,知名教育人士、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對高考考生的一條建議,在網上受到了廣泛關注。在一場網絡直播中,俞敏洪從自身經驗出發,建議高中生在選擇大學時“離開自己的家鄉去大城市”,而且“離得越遠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