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大城市讀大學不是對鄉情的“背叛”

2020年07月08日08:18  來源:中國青年報
 

最近,知名教育人士、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對高考考生的一條建議,在網上受到了廣泛關注。在一場網絡直播中,俞敏洪從自身經驗出發,建議高中生在選擇大學時“離開自己的家鄉去大城市”,而且“離得越遠越好”。

很快,這則建議就引發了頗具沖突性的網絡討論。有人認為俞敏洪的建議字字珠璣,對學生的前途意義重大,也有人認為這樣的擇校方式未免有些狹隘。

在微博上,一項共有十幾萬名網友參與的網絡投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公眾對這一說法的整體觀感。其中,超過70%的網友對這一說法表示“完全同意”,而表示“完全反對”的則僅有不到2%。懸殊的比例背后,是公眾對“大城市優勢”的高度認可,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俞敏洪的話確實有著堅實的社會基礎,值得考生認真深思。

俞敏洪的這一建議是專門針對國內的高考考生提出的,其內涵也與中國社會的具體現實密切相關。放眼國外,有不少人們耳熟能詳的一流名校坐落於遠離都市的小鎮偏鄉,俞敏洪自然不會建議想要留學的人避開這些學校。但在國內,我們卻可以清晰地看到:絕大多數排名居前的高校都位於一線或新一線城市,實習、社會公益活動、展覽講座等與大學生發展前景相關的機會,也大多集中於這些城市。

在這種情況下,高考考生離開家鄉前往大城市的意義,遠不只是“離開舒適圈”而已,同時也意味著能在未來擁有一片更加廣闊的天地。選擇在一座大城市就學,未必等同於將自己的人生徹底錨定在這座城市,而僅僅是給自己提供更多不同的選項,讓自己有更加自由的發展空間。對青春正盛的年輕人而言,承擔幾次“選錯”的風險,其實並不算是什麼大事,真正制約年輕人發展的最關鍵要素,終究還是他們能夠擁有多少作出不同選擇的機會。

盡管很少有人會否定大城市所擁有的諸多優勢,但是也有不少人對此態度保留。在許多不完全認同俞敏洪觀點的人看來,這種遠離家鄉、一心奔著大城市去的態度缺少“人情味”,忽略了普通人心底的鄉土之情。乍聽起來,俞敏洪的表述確實似乎把考生的家鄉當成了一個需要“逃離”的對象,也正因如此才招致了部分聽者的反感。

但事實上,在選擇大學時“離開家鄉”,並不等同於在人生中“逃離家鄉”。我身邊在大城市的高校就讀的朋友中,也有不少在畢業后選擇返鄉就業。他們在大學數年探索之后,重新選擇回到自己生於斯、長於斯的故鄉,並不是白白在遠處“逛”了幾年。

事實上,正是因為他們在大城市的高校學到了在家鄉學不到的東西,看到了更多不同的可能性,他們才擁有了更加廣闊的視野,從而生發出了回到家鄉、以自己所學在家鄉做出一番事業的理想。在“螺旋上升”的過程中,他們提升了自己,也重新認識了故土與他鄉。對此,我們又怎麼能說選擇在大城市就讀,就是對鄉情的“背叛”呢?

其實,不論是在直播中發言的俞敏洪,還是在網上分享個人經驗的網友,大家都希望年輕的考生們能為自己走出一條更加美好的道路。真正的決定權,歸根結底掌握在他們自己的手中。大城市並非一好百好,某些坐落在小城市裡的高校也會有獨到的優點。對此,我們還是要讓考生們對其中優劣利弊有充分的認識,結合自己的志向理性選擇。( 楊鑫宇)

(責編:羅彬月、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