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时节,岑巩县水尾镇新场村食用菌生产基地,菇香四溢、笑声不断。 2019年,新场村引进试种灰树花菌,当年就见了效益。今年,新场村乘着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东风,在浙江省杭州市和建德市对口支援下,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组织方式,新种植30万棒香菇,同时,扩大规模种植100余亩共40万棒灰树花。
目前,该基地已与5家外地客商达成长期销售合作。今年,预计产出香菇3万余斤,灰树花菌产量约10万斤,240余户村民将获得分红。同时,采摘、冷藏、烘干等环节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
今年,岑巩县创新推行把党组织建在合作社上,深化“支部带实体、强村带弱村、能人带群众”的“三带”模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建立规范运行机制,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增收”。
新场村党总支紧抓先机,率先领办新昶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6名社员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增收。
从放置菌棒开始,白天村支两委忙村里的事情,晚上就和合作社成员到大棚查看长势,一刻不耽误。村支两委及合作社成员指导菌菇生产、负责销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产业走上正轨,新场村集体经济从5万元扩增到30余万元。
目前,岑巩县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共计116个。预计到2021年底,将实现全县每个乡镇至少建立1个特色产业合作社党建示范点;全县所有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上的达到30%,50万元以上的达到8%;实现全县村集体经济积累超100万元的村达10个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上年度的6%以上。(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余欢 通讯员 杨琴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