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方:合作社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

2020年12月11日11:27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村民正在采摘金丝皇菊。王定超 摄
村民正在采摘金丝皇菊。王定超 摄

12月10日,在大方县绿塘乡高潮村的魔芋种植基地上,村民黎祖知边走边盘算着年底合作社的分红以及务工收入,“两样加起来最起码有4万多,还是种魔芋安逸,合作社为我们提供种芋和技术指导,我们种出来由他们统一收购,种植有保障。”

据了解,2019年以来,大方县坚持以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为抓手,精准谋划产业,探索出了一条“党组织带强、合作社带富”的致富之路。截至目前,全县村集体经济积累达1.4亿元,带动社员分红增收2721.88万元,为巩固脱贫成效、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源动力”。

盘活资源,绘出绿水青山梦

该怎么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个坐落在风景旖旎的落脚河畔离大方县城仅7公里的岩下社区,依托田园风光、乡村文化等资源,动员群众以土地、人力等方式入股合作社。通过两年努力,建成了群力生态水上乐园乡村旅游点及四季水果采摘园。

雪花梨115亩、清脆李50亩、黄桃20亩、葡萄大棚110个、沃柑50亩,这些规模不大的产业,成了周边游客的“香饽饽”。每到果子成熟时节,接待中心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采摘园的游客络绎不绝。

两年前,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建春望着眼前的好山好水却发了愁,他说:“我们不能白白浪费这么好的自然资源和交通优势啊!一定要想办法让这些‘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老百姓都能富起来。”

刘建春做到了。如今的岩下社区,通过“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发展模式,社区集体经济积累达20余万元,带动了166户贫困户分红增收。

因地制宜,打通产业致富路

在大方县鼎新乡长丰村烂坝组的溶洞里,一排排菌棒码放得整整齐齐,菌棒上一个个灰黑的“小脑袋”正努力地往外挤。“这十多排菌棒,再有三天就可以采摘了,每排毛收入在8000元以上。”致富能手杨臣高兴地说。

“杨臣是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大学生,也是种植食用菌的专家能手,我们村里一致同意和他合作,一起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在问到选择这个产业的原因时,长丰村支书彭继伦主动作了介绍。

“溶洞内的温度、湿度都特别适宜食用菌生长,产量得到大幅提升。我们又多次去武汉、海南等地学习考察,签订销售协议,解决了后顾之忧,我们的产业就越做越大了,溶洞养菇实验基地种植食用菌40万棒。”杨臣笑着说。

长丰村充分融合独有的山洞资源、水资源、人力资源,积极发动社员群众参与,采取“乡平台公司+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鼎新生物科技”运营模式,发展食用菌产业,仅溶洞养菇年利润就在300万元以上,让长丰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丰收村”。

利益共享,同乘乡村振兴车

一次偶然的机会,大方县羊场镇新田村第一书记彭正钰在夜市摊上点了一份麻辣小龙虾,一口下去,香辣虾肉带来的口感瞬间让他难忘。

“我们新田村水资源丰富,水质好,应该可以养殖小龙虾,这个东西现在这么火爆,只要能养出来一定不缺销路。”彭正钰激动地对同伴说道。

经过一番研究考察,彭正钰组织起了新田村、陇公村、朱仲河村108户群众将130亩土地作价入股到合作社中,发展小龙虾养殖项目103亩,形成一个产业带动三个村发展的大好局面。目前,小龙虾实现销售收入26万元,分红22万元,户均增收2037元。

“合作社成不成功,在于收益是否稳定、分配是否合理,只有实现利益共赢,才能让村集体与村民共同搭上致富快车。”羊场镇组织委员彭忠富说:“乡村发展必须要有产业,要把实体化运营作为合作社发展的‘根’和‘魂’,瞄准市场需求,科学地谋划产业,才能真正助力乡村振兴。”(吴赟)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