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心猕猴桃让村民在家门口富起来

2020年06月28日09:05  来源:多彩贵州网
 

从吃不饱到吃得好

在距离水城县54公里的米箩镇俄戛村,这里种了14342亩猕猴桃。在村民们的眼里,猕猴桃是带他们走上致富路的金果子。

54岁的李如明是米箩镇润永恒猕猴桃园区基地技术的管理人员,同时也是基地里的名人。

以前,李如明一家6口靠种植水稻和玉米为生,常年在温饱线上挣扎。2013年,水城县交通局为俄戛村修通了一条产业路。交通闭塞的难题解决后,产业也逐渐发展了起来。

2012年,贵州润永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来这里发展种植红心猕猴桃。

2016年起,李如明和妻子祝纳河在基地做零工。当时的基地只有1000多亩,几十名散工。每人每天工作8个小时,领到的工钱是40元。

两年过去了,李如明因表现良好,被聘成了基地的技术管理人员。忙的时候要加班到晚上八九点,每个月就有了固定收入3000元,再加上妻子的收入,一年能挣五六万元。

李如明的家离基地只有300多米远。4年前,李如明花了12万元修建了两层小平楼,冰箱、热水器、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电应有尽有。此外,李如明还添置了一辆三轮车,方便出门购物和去城里看孙子。

“以前吃不饱,现在吃得好。”李如明的3个孩子都已成家立业,两口子的收入足够用。现在,妻子全心全意照顾两个月大的孙子,李如明花3万元买了两头牛养着。

脱贫致富对于以前的俄戛村村民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事,如今,路通了,企业还进来了,许多村民都像李如明一样走上了致富路。

解决了百余人的就业

6月正值猕猴桃花期,为了减少尘埃和农药对果面的污染以及果实病虫害发生,基地的红心猕猴桃都被套上了纸袋。这些纸袋,都是工人一个个套上去的。每套一个纸袋,收入4分钱。

“每个工人平均每天能挂80余个纸袋,这项工作会从5月持续到8月。”基地的负责人胡良帮介绍,现在固定员工有83人,工资是2000-3000元。忙的时候加上零工有150人,零工每人每天的工资是80余元。

2012年,基地栽了四五万株苗,因没有水源全部枯死。吸取了教训,第二年,技术人员在离基地五六公里处找到水源,耗资200多万接通管道。前3年一共投入1000余万元,才有了现在2400多亩的猕猴桃基地。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孙长青是基地的科技特派员。她表示,旱灾和寒冻对于猕猴桃来说是可怕的灾难,在旱季做好节水灌溉是保证猕猴桃存活的关键。

孙长青建议使用微喷灌设备来实现节水灌溉。这样一来,不仅节省了水源,部分水溶性肥料还可以通过管道施肥,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

红心猕猴桃市场广阔

“水城的红心猕猴桃在8月中旬就可以上市了,其他地方的猕猴桃要晚一两个月。因此,水城的红心猕猴桃不管是在市场占有率还是价格上都有优势。”孙长青说。

“我们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公司与合作社选择海拔合适、温度适宜的土地入股,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种植,使土地收益最大化,同时激发农户积极性,带动他们实现增收致富。”胡良帮说。

胡良帮介绍,2019年基地猕猴桃的产量在500吨左右,每年的收购价格都会根据市场变动,重量达70g以上的果子最受欢迎。最大的果子可重达120g,收购价为9元一斤。

此外,农户还与一些公司签订了产销对接协议,未售出的果子将由公司直接收购。

俄戛村民委员会村主任李清勇介绍,该村村民总数是1793户,7872人。而猕猴桃产业覆盖1093户4372人,其中贫困户有478户1912人。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猕猴桃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张鸿杰 彭典 杨昌鼎)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