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志强村的脱贫“密码”一片叶子富裕一方百姓

2020年06月10日16:07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利用闲暇之余采茶的小姑娘    申逸恺摄
利用闲暇之余采茶的小姑娘    申逸恺摄

种植浙江安吉捐赠的“白叶一号”,这便是沿河中寨志强村的“脱贫密码”。

笔者来到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寨镇志强村,放眼望去,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安吉白茶茶苗似层层波浪,层层叠叠沿坡势延伸,漫山遍野;一行行小茶苗抽芽吐绿,泛着翠绿色若玉霜的茶芽显得格外诱人,沁人心脾的茶叶清香让人陶醉,采茶工人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正分散在茶园里,忙着对茶苗进行人工除草。

据了解,自发展由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村民捐赠的安吉白茶以来,“白叶一号”所覆盖的该镇志强村、三会溪村、大宅村1200亩茶园,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81户1582人直接参与茶园除草、整地、施肥等管护工作,仅务工贫困群众就得到了250多万元的收入……

随后先富起来的黄杜村分别向四川青川、贵州沿河、普安、湖南古丈4县,捐赠茶苗 1500 万株,以带动其他乡亲脱贫致富。

2018年10月20日。自浙江辗转千里的茶苗,终于在当天凌晨4点运抵中寨,现场人员稍事休息2小时之后。凌晨6点,心情激动的志强村合作社负责人张勇和黄杜村党员刘炜一起冒雨种植了带着“白叶一号”扶贫苗。20 天后,志强村和毗邻的三会溪村、大宅村,在获赠4 县中率先完成了捐赠茶苗的栽种。

如今,经过两年多的细心培育,这1200亩“感恩茶苗”在中寨镇这片希望的土地上茁壮成长,360万株扶贫茶于今年迎来了第一次采茶季,首次结出扶贫“硕果”。

在志强村即将竣工的制茶“园区”,笔者与张勇聊了起来。

“以前我就有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办茶山的想法,但因为资金问题,没有办起来。”回想起当初决定种茶的经过,张勇一时感慨万千。

“因为我们村自然环境适合种植茶叶,村里历来就有制茶的传统,至今还尚存有些许老茶树,所以早在2017年10月,我们村就成立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云雾生态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当时共有社员11个,贫困户8人。刚开始办的合作社是大伙自筹资金办起来的,规定以每人5000元入股,组建合作社,但因为是群众自己办的,不懂技术,平时也是随便制作茶叶,在周边销售,没有做成什么样子,直到2018年我们村被选定为安吉白茶的种植点,我们才开始有意识地发展茶叶产业。”张勇说道。

“刚刚听到可能要种安吉白茶的消息,说实话我有点心动,茶叶属于长效产业,如果产业见实效,将会大大提升大伙的生活收入。”张勇说道。

“2018年8月25日,我与县里其他同志一起前往安吉县就白茶产业考察了一周。回来之后,我们便开始着手准备种茶了。9月份,我们开始开挖荒山,大伙热情高涨,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将500亩土地整理了出来。10月19日,茶苗未到,安吉黄杜村的6名技术指导员就先到了,10月20日,凌晨6点,我和黄杜村的刘炜便一起种下了第一株白茶苗。”张勇自豪地说道,回想起两年前的过往,他依然记忆犹新。

“今年我们从3月27日开始采摘,一共采摘了成品27.6斤,检验茶质通过初采试尝,品质良好,属于优质茶。这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植工程中心主任肖强告诉我的。”谈话间,张勇从车间一隅包装好的白茶袋里拿出了些许白茶向记者展示说道。

“说到肖强主任,我真的很感谢他,如果没有他的指导,可能今年就没有这次白茶的收获了。2019年初,志强村遭遇了一场冰雹,由于气温降低,茶苗全部结冰,我当时害怕茶苗损坏,第一时间向肖强主任求助,在掌握实际情况之后,他建议我们用稻草盖在茶树上,增加茶树的温度,正是用了肖主任的这个方法,茶苗才得以保存下来。”张勇说道。

当谈及白茶的销路时,张勇更是信心满满。

“我们茶叶销路不愁,我们打算做自己的品牌,这几天就经常有人打电话上门,主动提供平台、销路,有时还有人主动打电话询问产量,打算提前预定购买,也有实体店打算购买,清明节前后那段时间,我每天平均都要接到5个这样的电话。”张勇对笔者说道。

先富帮后富,一帮帮到底。其实,志强村“白叶一号”销路早就被浙茶集团“安排”上了。

据了解,浙茶集团在帮扶沿河的同时,在该县成立了洲州茶有限公司,以进一步打造产销全产业链,助推志强村由产业扶贫实现经济“腾飞”。

此外,由于白茶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特别是炒制工艺最难掌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3月12日,安吉元丰茶叶机械有限公司还捐赠了沿河云雾生态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31台套白茶成套机械炒制设备。

“这31台套炒茶机,完全可以实现自动流水线作业,每天能满负荷加工3000斤白茶青叶,生产700斤干茶,而如果生产同等量的干茶,则至少需要200多个工人,这还是技术娴熟的工人作业的情况下。采用自动化机械炒制,现在只需8个工人就能完成了。”张勇指着不远处一排排的茶叶加工设备愉快地说道。

据了解,志强村“白叶一号”茶产业发展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打造脱贫攻坚示范基地。目前,合作社按照荒地每年每亩100元、熟土每年每亩200元、良田每年每亩300元进行土地流转入股。同时群众还通过基地务工挣钱。截至目前,在志强村安吉白茶基地长期务工的群众就有60余人,而通过流转土地入股的贫困户则达到了73户。“这些务工的群众,我们都是按照每天每人80元的标准进行结算的。”张勇介绍道。

站在志强村盘山公路的一隅,放眼望去,群山环抱的茶园尽收眼底。

“今年是我挣钱最多的一年。”在茶园里,村民杨彩霞如是说道。杨彩霞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她一直在家务农,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以往只能靠卖农作物补贴家用,“现在村里通过流转土地种上了白茶,我还能在这里务工,一天80块的工资又能照顾到家里,多好呀!”杨彩霞高兴地说道。

跟杨彩霞一样的还有同村的秦玉翠,“我现在六十多岁了,到地里头也只能做一些比较轻的活,现在有了这个白茶基地,除除草,松松土,轻轻松松一天就能赚80块钱,以前想都不敢想。”秦玉翠放下了手中的锄头对着笔者说道。

“家里两个小孩上学就是钱,家里的重担都落在了孩子爸爸身上,他在外务工挣的钱,也只能满足家里日常开销,现在有了白茶基地,我每个月也能挣不少钱,减轻了家人的负担,也增加了家里的收入。”张兰梅指了指不远处的白茶茶山说道。

……

峦峰掩映山如黛,黄绿相间叶似花。

忽闻岭上歌声起,阵阵茶香飘万家。

“‘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种好这些白茶,我们奔向小康的愿望就一定可以实现,脱贫致富我有信心!”张勇指着放在手心中央的安吉白茶激动地说道。

据了解,2019年来,在“白叶一号”示范带动下,中寨镇在志强村、大宅村、三会溪村3个村增园扩建基础上,还在金山村、清峰村、移山村、大堡村、清河村、红色村、杨坪村等7个村新建茶园面积5000余亩,受益农户3016户13172人,其中,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235户5742人,务工收入达350万元。(申逸恺 汪纯)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