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山”理念 守住两条底线

——花溪区全力推进生态文明高水平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06月04日08:41  来源:贵阳日报
 

游客在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游玩。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周永 摄

近日,《小康》杂志社联合多个国家权威部门和专业机构,发布了“2020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花溪区位列其中。

近年来,花溪区紧紧围绕“生态立区”发展战略,以建成贵州省旅游集散地、贵州省“会客厅”、全国山地旅游目的地和世界旅游名城核心区为目标,按照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的“六全”模式助推全区生态文明高水平建设,先后荣获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等荣誉称号,实现生态文明高水平建设的同时,经济高质量发展。

荣誉的背后,是花溪区委、区政府以及全区上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始终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共同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的结果。

  压实责任 全力推进生态发展

花溪区因“繁花四季、溪水长流”而得名,全区总面积717平方公里,林草覆盖率58.8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57平方米,是“爽爽贵阳”的“城市会客厅”。

早在2002年,花溪区就明确提出了“生态立区”的战略定位。一直以来,花溪区以生态文明建设统揽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顶层设计就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了首要位置,先后编制了《花溪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花溪区城乡融合发展战略规划》《花溪区空间发展规划》《花溪区绿道系统规划》等专项规划,全力推进大生态战略花溪十大行动,通过多规融合,促进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有序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为进一步深入探索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花溪区委、区政府坚定“全域文化旅游创新区”定位不动摇,突出“大花园、大溪流”特色,坚持保护优先,全区域呵护生态系统,建立了城乡一体的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环卫保洁等机制,深入推进“百山”治理和“百园之区”建设,对区内全部煤炭企业实施关停减排、结构减排措施,制定现代服务业、现代新型农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和大数据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成了久安高效茶叶、青黔农旅一体化、燕马蔬菜保供基地三大省级农业示范园区。

与此同时,在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过程中,培育了花溪云顶风能发电场、泰邦生物等一批高新技术环保企业,建成了贵阳中电环保发电厂,并以此为依托建设环保发电生态科普基地,建成我市首个以生态为主题的专题性城市展示馆——贵阳生态科普馆,通过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市民生态文明理念。

近年来,花溪区举全区之力,围绕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实际,打响了“五场”战役。在蓝天保卫战中,开展了城市扬尘、餐饮油烟、工业企业、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攻坚,强化重污染燃料管理,并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同时大力推广绿色交通、倡导低碳出行。2019年以来,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8%以上;在碧水保卫战中,通过严格落实“河长制”,常态化抓好河流和乡镇集中式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的同时,还借力环保志愿者、民间河长、环境公益组织,全方位对辖区环境进行监管;在净土保卫战中,通过对土壤污染详查工作,建立健全了土壤污染监测体系,突出抓好种养殖业,特别是规模化畜禽养殖、养殖大户的污染防治;在固废治理攻坚战中,加强了固体废弃物和重金属污染防治整治工作和涉危企业的指导;在乡村环境整治攻坚战中,以全面脱贫攻坚工作为抓手,农村污水治理为重点,开展“千村整治·百村示范”整治行动,完成黔陶乡黔陶村、久安乡久安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和石板镇花鱼井村、久安乡雪厂村、久安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的安装。

铁腕治污 保护生态环境资源

2018年夏天,花溪区一民用洗涤制品厂违法排污。区环保执法人员迅速出击,在相关部门配合下,将涉案人员移交公安机关,并对该厂处以10万元罚款。该案例成为花溪区铁腕治污的典型案例之一。

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近年来,花溪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始终坚持铁腕治污,全流程强化执法监管,有序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先后完成了阿哈水库、湿地公园水源保护区生态搬迁、南明河花溪段综合治理、花溪河清淤、污水收集系统改造等工程,建立了城乡一体的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环卫保洁等机制,建成我市首个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全区绿色社区创建率达100%,超过50%的乡(镇)被评为省级生态乡镇,50%的行政村被评为市级以上生态村。其中,青岩镇龙井村被评为全国第四批“美丽宜居村庄”、高坡乡扰绕村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

历年来,花溪区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造福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将其融入到花溪发展的方方面面,积极探索、创新,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全力打造了以久安乡为代表的“两山理念”生动实践的花溪样板。走出了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新路。

位于阿哈湖上游的久安乡曾经是远近闻名的“煤乡”,煤产业鼎盛时期,大大小小的煤窑达400余家,乡财政收入80%以上来自煤炭。2010年起,为保护贵阳的“水缸”,久安乡陆续关停了境内所有的煤矿。之后,花溪区探索“茶文旅一体化”发展新路,经过贵州贵茶公司的带动和当地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已实现了“煤山”变“茶山”,“矿工”变“茶农”的蝶变。

“2010年前,我们乡靠挖煤为生,一天下来,脸上、身上都是漆黑一片。那个时候,一出门路上全是煤渣。”久安乡土生土长的项朝富说,后来,是茶产业让环境得以改善。

近年来,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花溪区关停了区内全部煤炭企业,取缔“地条钢”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制定现代服务业、现代新型农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和大数据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成功申报孟关汽车贸易城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区等4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建成久安高效茶叶、青黔农旅一体、燕马蔬菜保供三大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建成投运花溪云顶风能发电场,燕楼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环保发电项目,泰邦生物、星天电缆等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50余家。

为夯实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的基础,花溪区还开展了“散乱污”企业专项执法行动、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巡查、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专项执法行动、“守护多彩贵州 严打环境犯罪”2018——2020执法专项行动。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依靠制度保护环境资源、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生态文明。

加大宣传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顺应广大群众期盼的良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直以来,花溪区充分认识培育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宣传,倡导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

今年4月10日,花溪区妇联组织巾帼志愿者在燕楼镇开展“做好垃圾分类,创建绿色家庭”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活动中,志愿者通过发放宣传画册、倡议书、现场讲解垃圾分类小知识等方式,大力倡导群众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践行低碳生活等环保理念,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

近年来,为培育和弘扬生态文化,增强全社会生态伦理、生态道德和生态价值意识,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花溪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自媒体等新闻媒体和社交平台,深入细致地做好环境保护相关政策的宣传解读,掀起了全区学习宣传贯彻“两山”理论的高潮,不断强化全区干部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形成了政府、企业和社会齐抓共管生态环保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今年,花溪区将继续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真正发挥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引领示范作用。持续加强制度建设,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依靠制度保护环境资源、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生态文明的同时,还将建设互联网+大数据管理、大数据分析、信息公开、应急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环境管理平台。推进自动监控、无人机、地图GIS等技术监控手段运用,提升生态环境自动化、数据化、标准化监测能力,落实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指标的监测监控,通过生态环境大数据汇聚、应用、共享,分析研判生态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发现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精准决策、有效消除生态安全风险隐患,助推环保工作迈上新台阶。

“花溪区地处贵阳市与贵安新区枢纽位置,下一步我们将借助融合发展机遇,加快与周边贵安新区、观山湖区、黔南州等区域的联系,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的理念,让花溪自然与人文和美与共,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招牌锦上添花。”贵阳市生态环境局花溪分局局长张君发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詹燕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