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从南明区水务局获悉,该区将主攻控制污染源排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节约保护水资源、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和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五项任务,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改善全区水环境质量,确保2020年“水十条”收官之年各项目标顺利完成。
据悉,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方面,将持续推进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培育磷石膏综合利用产业链;加强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今年底全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5%;推进污泥处理处置,今年底前全区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100%;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今年全面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严格禁养区的监管;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40%,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80%;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服务向周边农村延伸。
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方面,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按承载能力进行空间布局,促进再生水利用,积极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节约保护水资源方面,加强水资源管控,健全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严格入河湖排污监督管理,推动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监督性监测全覆盖;加强城镇节水,今年全区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科学保护水资源,全面深化河长制;加快环保产业项目实施,规范环保节能政策和标准。
严格环境执法监管,持续开展环保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涉水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完善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全区统一的水环境监测网。
全力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强化饮用水源环境整治和保护,深入开展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隐患排查及专项整治工作;监测公布饮用水水质,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定期向社会公开饮水安全状况;保护水和湿地生态系统,大力保护修复沿河环湖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通过主攻以上五项任务,该区确保在今年底实现以下目标:纳入国家考核的地表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11类)断面为83.33%,基本消灭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的断面;纳入全区考核的2条河流全部实现达标;1个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111类;全面消除南明区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袁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