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方县人民政府网消息 大方县紧紧围绕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把生态建设作为不可逾越的发展红线,以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等林业生态项目工程建设为先导,坚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严格执行河长制,县、乡、村三级巡河常态推进,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开发之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1987年末至1988年初,大方县林业用地面积144.6万亩,其中有林地12.8万亩,疏林地49094亩,灌木林地42.3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0.36%。为了全力恢复生态,做好林地文章,几十年来,大方县抓实抓牢“四大工程”。
一是实施长防工程。1989年,国家林业部将大方县列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体系建设重点治理县,实施长防工程总体设计规模为117.8万亩。二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000年,大方县被列入全国退耕还林试点县,直到2016年两轮退耕还林累计完成37.54万亩。三是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大方县石漠化防治工程于2008年开始试点,2011年大面积实施,采用先建后补的方式进行。四是实施绿色毕节行动工程。2014年“绿色毕节”行动工程启动后,大方县积极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完成造林总面积22万亩。
通过不懈努力,大方县实现了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森林覆盖率“三个同步增长”,“蓝天保卫”“碧水保卫”“净土保卫”“固废治理”“乡村环境整治”五场战役取得实质性效果。仅仅2019年,就完成营造林18.3万亩、低效林改造4万亩、森林抚育2.5万亩、刺梨种植6万亩、石漠化治理20.7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10.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56.59%,中心城区和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17%。
生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绩,林业经济也随着稳步增长,农村产业结构逐渐优化,三大产业比重趋于合理,特别是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生态旅游为主的林下经济,更是得到长足发展。2019年,全县种植刺梨5.5万亩、茶叶1万亩、猕猴桃2万亩、蔬菜52.85万亩、马铃薯24.01万亩,打造农业生产坝区15个1.18万亩,加快推进省、市、县13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生态建设的一系列措施,既保护了生态建设成果,又让群众得到实惠,为全县脱贫攻坚注入了新动力。
多年以来,大方各族人民和衷共济、齐心协力,紧紧围绕“生态恢复、土地生效、农民增收”目标,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措施,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成为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的典范和标杆。(大方县融媒体中心 司玉坤 许再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