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方:“五抓五促”做好搬迁群众的后续扶持工作

2020年05月24日16:56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人民网贵阳5月24日电(李宇) 走进贵州省大方县奢香古镇,青瓦红墙,屋舍林立,游人如织,一片热闹景象。这里是大方县AAAA级景区之一,也是该县唯一县城集中安置点,聚集了全县28个乡镇搬迁群众2880户12501人。

近年来,奢香古镇紧扣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施“五抓五促”,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让搬迁贫困户深融入、稳得住、能致富。

抓党建促引领。一直以来,大方县按照“群众搬迁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文明实践站就设在哪里”的要求,在麝香古镇成立九驿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划分家园、幸福、同心3个社区,下设3个社区党支部,划定9个区域网格,设9个党小组,设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3个,实现党组织对文明实践站的有效引领。

搬迁入住后,奢香古镇实行党工委领导联系社区、一般干部包保小区、社区干部负责网格、楼长管理楼栋的文明实践工作机制进行管理。同时强化党组织带动、群团组织联动,利用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优势,最大限度把群众团结组织起来。

抓就业促发展。实现就业是搬迁群众稳得住的基础,奢香古镇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成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分领域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实现搬迁群众从“要我能干”到“我要能干”再到“我劳动我致富”,提升劳动力素质和内生发展动力。

奢香古镇对6140名劳动人口实行“一户一册”“一人一档”的台账管理,帮助搬迁群众精准就业。数据显示,奢香古镇针对企业用工需求发布岗位信息1.2万余条,帮助搬迁群众2230人实现县内就业;开发扶贫公益岗位,实现567人家门口就业;开展技能培训,实现1396名搬迁群众就业;引进扶贫车间、扶贫微工厂7个,带动206人古镇内就业。

抓教育促奋进。为了让搬迁群众更好融入新环境,大方县在安置点开设“微课堂”,开展党的理论和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扫黑除恶等专题宣讲300余场。组织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队进楼入户开展政策宣讲。

此外,选树“最美古镇人、最美致富人、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好少年”模范典型27名,开展典型事迹志愿宣讲80次,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教育身边人,让崇德向善成为每一个古镇人的精神追求,让真善美扎根古镇、润透古镇人。推进社规、楼规、家规“三规”共管,持续纠治搬迁群众陈规陋习,深化市民化文明教育。统筹利用搬迁安置点“积德榜”和道德积分超市,对搬迁安置点好人好事张榜公示,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主动“亮德践诺”,引领践行社会主义好风尚。

抓整合促服务。一直以来,大方县奢香古镇着力提高服务群众资源的综合使用效益,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做实教育、医疗、文化、休闲、社保五项基本保障基础上,丰富公共服务内容,建成“青年之家”“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等服务平台,建成建筑面积750平方米、含20张床位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提供居住托老服务。

同时组建一支文化惠民服务队伍,结合搬迁群众文化习俗以及传统节日,开展系列感恩教育文艺活动。并组建含50名知识青年的志愿者队伍1支,实施中心制单、群众点单、志愿接单,群众向乡村治理督导员、楼栋长等提出意向进行“点单”,由乡村治理督导员向所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反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群众意愿发布“菜单”,根据群众点单情况,由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相关志愿服务队伍接单后分别“送菜上门”。截至目前,志愿服务队已接单服务200余次。

抓治理促和谐。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组织动员群众、宣传教育群众方面的优势,持续优化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让搬迁群众真正融入古镇团结和谐“大家庭”。

在社区治理上,奢香古镇在搬迁群众中选拔75人组建联户联防队,整合社区警务干警等6人组建专职联防队,动员15名群众自愿加入义务联防队。选聘社区治理督导员33名、楼栋长75名、保安28名、法律服务工作者9名,深入发动“五类”人员,初步形成联防、联动、联管、联治的社区治理格局。并推广“2+10”治安管理模式,“2”即警民议事会、警务联席会“两个会”机制,“10”即“十户联防”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实现搬迁群众管理全覆盖。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