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雷成胜:身残志坚打开创业脱贫路

2020年05月21日16:21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雷成胜的果园。 杨智勇 摄
雷成胜的果园。 杨智勇 摄

五月中旬,天气晴好,山川尽绿,一片勃勃生机。笔者前往寨英镇水源村,采访一位身残志坚的创业人,车在山路上奔驰,只见两旁的田野和山坡,全是郁郁葱葱的果树,水源村是松桃自治县精品水果产业发展最好的村之一,在水源村第一书记杨永恒的带领下,我们在路上遇到了他,他正开着一辆三轮车前往水果园基地,随后,我们一同前往水果基地管理的小屋前座谈交流。

他叫雷成胜,家住寨英镇水源村雷家堡,小学文化,现年46岁,身患残疾,行走不便,但很健谈,坐下来后,他向我们娓娓道来,讲述他的人生故事和创业历程。

小时候,我很任性,读完小学就不读书了,于是,就在社会上闲荡,18岁那年,父母看我不务正业,想让我自食其力,决定分家立户,把我个人分在一边,想让我过下艰苦日子,磨炼下,当时分家,只分得一条棉被,其他都没有,也没有住房,就在村委会住了一年多,1997年,不幸的事情发生,灾难降临在我身上,突然感觉腿部不适,到医院检查,确诊为双股骨头坏死,行走越来越困难,98年又与父母一起居住,家里到处筹钱为我治病,先后到浙江、重庆、贵阳等地治疗,共花去3万余元,由于钱没够,没有进行系统彻底的治疗,回到家中,问到一土郎中药方,用中药泡酒喝,当时每天要喝到约两斤的药酒,当时想,我还年轻,不能就这样倒下,不能一辈子坐在轮椅上,我一定要好起来,于是加强锻炼,坚持在烈日下行走,促进骨头新生运动,每天从早上11点到下午3点,趁阳光最大的时候在户外运动,加强排汗,风雨无阻,为了生存,我必须得自己强大,不能一辈子依靠父母,不锻炼人就费了,坚持了两年多,终于可以下地做农活了。

2011年,我与家人再次分家立户,借助政府优惠政策,在村里摆个小摊,卖点杂货,由于村寨小,每天销售量不大,收入微薄,生计难以维持,经常向嫁到广东的小妹求援,每年小妹都要寄上2万余元,帮我渡过生活难关,夜深人静时我常想,这不是长久之计,不能总依靠别人帮我,我得另谋出路,得通过创业自己养活自己。2014年,由于残疾、缺发展资金,我被村里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我种了西瓜70亩,当年就赚了6万余元,尝到了创业甜头,收获了创业的第一桶金,增强了我创业的信心。2016年,我主动向村里申请脱贫,退出了贫困户。2017年,我又种了西瓜44亩,收入5万余元,并先后4次到福建章洲平和等地学习水果种植管理技术。2019年,我参加了省残联组织的种养殖培训、农业农村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高级研讨规范提升班等,现对于剪枝、嫁接、环割、配药、施肥等技术已熟练掌握,正准备进一步协调租用土地,增加土地,扩大规模。

身残志坚的雷成盛先后养过猪、养过鸡、养过鱼,种过三红蜜柚、黄金柚、红心柚等,现有柑橘、冬桃、黄金蜜李等精品水果基地200余亩,培养了4名技术学员,解决了本村9户残疾贫困户11人固定务工,技术人员每天工资85元,其他工人每天工资60元,遇到忙不过来时常常增加临时用工10余人,2018年,仅付劳务费近9万元,增加了在家不能外出有残疾人员的收入,2017年以来,雷成盛还为长期在他基地上务工的工人以及有残疾的工人缴纳医疗费和养老金累计近万元,有效促进了贫困劳动力的务工收入,带动了贫困脱贫。

雷成盛说,他的销售渠道已打通,主要是微商平台和入园采摘,有20多个微商群,有部分水果商,通过联系,直接到水果基地进货,主要销往贵阳、铜仁、松桃等地。

走进他的果园基地,几位群众正在做肥球,进行西瓜套种;长势茂盛的果树,挂满了累累的果实。看着果园里郁郁葱葱的果树,他微笑着说,今年果树长得好,挂果多,不出意外是个丰收年,预计今年纯收入可在30万元左右。自信的对笔者说,等果实收完后,准备去报个名,考个驾驶证,买辆小车,娶个妻子,开启新生活,他信心满满的说,继续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带领群众在家务工,实现产业增收致富,奔向小康生活。(文/图 杨智勇)

(责编:吴锋(实习)、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