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自己费力种的又砍丢太可惜了,为此我哭了几天。”日前,望谟县边饶镇播东村村民黄初慧砍掉了自己亲手种植了3年的香蕉。黄初慧所在的望谟县是全省9个未摘帽的深度贫困县,而播东村又是贫困发生率比较高的深度贫困村。这里山多地少,土地资源破碎分散。一直以来村民们凭借着多年的种植习惯,在全村仅有的一块连片300亩的土地上随意种植低效农作物和香蕉、花生等零星经济作物,但由于管理粗放一年到头收入甚微。
如何走出困境?怎样帮助他们拔掉穷根?考验着对口帮扶工作者的耐心和智慧。花溪区驻望谟县边饶镇脱贫帮扶工作组经过深入村组走访调研,并积极与镇党委政府认真研究,针对边饶镇的现状精准施策,开出了两个“药方”拔“穷根”。一个药方是因地制宜,精准投放产业项目;另一方药是因势利导,着力激发村民内生动力,让贫困户、资金、项目和市场等扶贫要素实现精准对接。
明晰了工作思路的花溪区驻望谟县边饶镇脱贫帮扶工作组首先着眼发掘致富能人。在播东村,他们引导当地致富能人成立了贵州播东萃园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还与广西专业的种植合作社达成了合作协议,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带动贫困户”的组织方式,准备将这块300亩的连片地块建成香蕉种植示范基地,村民们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务工、利益分成、股权分红等方式获得多重收益。
进行产业革命拔掉现有的作物、推倒田坎、平整土地、修建坝区道路……这事在村里一下子就炸开了锅。对于习惯了“户自为战”的村民,真的要把土地交到合作社的手上,向形成紧密相连的产业发展共同体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找到问题症结的花溪区驻望谟县边饶镇脱贫帮扶工作组积极与致富带头人们统一思想,并多次组织召开群众大会,深入到贫困户家中走访谈心讲道理,帮助村民们转变观念,从被动到主动实施产业项目。同时,花溪区立即伸出援手,帮扶80万元建设100亩标准化精品香蕉种植示范园,帮扶119万元建设排洪沟渠,彻底解决整片坝区每年都要遭受洪水侵袭的隐患。
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帮助农户走上了产业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花溪区驻望谟县边饶镇脱贫帮扶工作组开出的这一剂“强效药方”是有迹可循的,2018年工作组在边饶镇帮扶的第一个产业项目是岜饶村堡上组的养牛项目,主要目的是辐射带动岜饶村25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为帮助他们脱贫,花溪区按照每户2万元帮扶的标准投入50万元到岜饶村宝山种养殖合作社,用于修建1200平方米的养牛圈舍和购买牛犊。然后采取“合作社+贫困户+村委会”的实施方式,合作社每年给每户贫困户和村集体发放固定分红,4年后圈舍归村集体所有。现如今,合作社从第一批养牛36头,到目前除却每年的分红,养殖规模翻了4倍,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年就脱贫出列。边饶镇岜饶村堡上组养牛合作社股东高正权说:“以后我们想把产业干大了,把每个贫困户都扶持为养殖户,每个人守着家门口就可以致富。”
花溪区于2018年对望谟县边饶镇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以来,投入650万元的帮扶资金,助力3989人脱贫。为配合当地产业项目的实施,对配套的基础设施进行帮扶,硬化了边坝村拢汪养殖场1.2公里产业路,投入150万元修建拉稍村连心桥,投资119万元建设播东村排洪大渠。为将“两不愁三保障”工作落实到位,还对边饶镇住房安全和人畜饮水提升改造、医疗防贫救助、教育资助项目也进行了帮扶。
4月30日,黄初慧和播东村的村民们一起将28000株苹果蕉苗种在了300亩的坝区内,他们期待着明年的这个时候迎来新品种丰收的好光景,也期盼着发展生态旅游的设想能够早日实现。(文/图 孙操 尹旭 魏星 胡廷富 许国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