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哗哗”近日,贵州省水利水电建设管理总站总工、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挂牌督战第三工作队副队长李军与队员们深入沿河县思渠镇民主村督战时,走到贫困户家的水龙头前拧开后,就能清脆地听见水流出来的声音。此次督战,第三工作队以水为线,从水源入手,逐村了解饮用水源配置、通水、消毒、管护等情况,并对分散式供水人口饮用水情况进行问题核查。
“山再高路再陡,也要亲眼看一眼群众用水情况”
沿河的村寨,因受地形影响,住户比较分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护的难度很大。有些群众住在半山坡上,车子上不去,队员们不得不徒步攀爬,有时候核查一个村组的饮水安全点就得走1-2个小时。“到沿河夹石镇后村等村组开展督查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而这样的村组不是一个两个。”这给队员翟鹏留下了深刻印象。该村有6户人家房屋依山而建,卧于山坡之上。虽然背靠青山,面朝河水,但是水源却在坡底。“要让群众取水、用水方便,这就需要在这6户人家附近选取一定高度的位置修建供水蓄水池,然后拉水管从坡底的水源处抽水上来。”翟鹏说,有些村寨没有足够的水源,还得翻山越岭去找,而寻水之路,要靠双脚不断去“丈量”。虽然山高路陡给工作带来了不小困难,但队员们却始终坚持“山再高路再陡,也要亲眼看一眼群众用水情况”,重点核查“边、远、散”村寨的用水户。他们就是这样,为确保群众能喝上放心水、安全水、便捷水,迎着风雨在沿河各边远乡镇与脱贫攻坚难题战斗!
“核查发现的问题必须立即就地解决”
距完成农村饮水安全扫尾任务的时间要求越来越近。面对已建供水工程无人管、管不好,消毒设备检测维护慢、水质监测不及时、不到位等一系列核查出来的问题,队员们按照“一村一策”认真建账记录。“此次督战时间紧,任务重,目前涉及到群众饮水安全工程的管护和运营问题,给我们督战工作带来一个新的挑战是,省级虽层面建立了具体的管护制度,但在专业管护人员、工程设备易损坏等管护的具体推行有待于更进一步的强化和巩固。”李军说道“我们已经没有时间等着制度强化,有的只是必须对发现问题立即就地解决。”对此,工作队并不是“移交了事”,而是和地方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处置方案。李军说“咱们工作队不仅要‘督’,还要与一线同志一起‘战’,同时更要积极主动‘帮’的任务”。工作队按照这样的思路和要求,立说立行,立行立改,成效初显。目前,沿河县22个乡镇基本满足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1135’标准。
“你们给我们除去心病送来了一剂良药”
“现在不用挑水、囤水了。”沿河县思渠镇民主村青杠池组村民肖龙定从地里干活回来,兴奋地说道。只见他拧开水龙头,接了一瓢水,然后痛快地“咯咯咯咯”喝了起来。“那些年因为缺水,喝水难,就把水囤在水缸里,过一些日子水质会变坏,水缸里也会生虫。”肖龙定指着他以前囤水的水缸继续说道“你看,现在缸里的已经很干净了。这都得益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在喝水放心了。”几十年来取水、吃水的情景一直烙印在肖龙定的脑海里,也是他的一块“心病”。如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成了解决众多边远农村群众这块“心病”的一剂“良药”。肖龙定补充说道“现在家家门口都有水龙头,轻轻一扭,水就来了,有的村民家里还添置了洗衣机。吃水、洗衣都方便多了。”
“有水吃”还要“吃好水”。这是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歼灭战对农村群众的郑重承诺,也是我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督战工作队的任务和使命。截至4月22日,第三工作队已累计完成沿河县22个乡镇434个村,4062户18717人入户调查和1082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核查。第三工作队将继续贯彻全省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动员大会精神,用心、用情、用功,守初心、担使命、践承诺,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整改不销号不收队! (王都安 李正兵 戴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