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陆军预备役某团:脱贫攻坚“三不搞” 续写黔中鱼水情

2020年05月07日13:54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贵阳陆军预备役某团投入数万元与学校共建留守儿童之家
贵阳陆军预备役某团投入数万元与学校共建留守儿童之家

初夏时节,筑北山区迎来连日寒冷后的又一个暖阳。4月28日中午,贵阳市修文县谷堡镇上硐村里,贵阳陆军预备役某团的官兵和驻地医院的医生护士们,正为村民们进行着一次义务巡诊。

“血压正常,平时注意饮食和休息,特别是疫情期间的个人卫生防护……”在村民杨康志家,部队官兵和医生们的热情关心让一家人十分感动。杨康志从小患病,家中缺乏劳动力,生活陷入贫困。去年,他家和上硐村其他贫困户一道,在驻地政府和该团官兵的共同帮助下全部脱了贫。这次巡诊,官兵和医生护士们不仅为贫困户送上双黄连口服液、连花清瘟胶囊等一批常备药品,还为村里更多老人检测身体健康、进行义务巡诊。

“脱贫不是仅仅‘收入数字达标’,还要确实让贫困户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该团脱贫攻坚小组负责人、团政委吴天明介绍说,这次送药和巡诊,他们重点关注的是贫困户的身体健康。

这支只有8个人巡诊队伍的到来,并没有让村民们感到意外。“他们不是那种浩浩荡荡搞‘扶贫’大动作的队伍。”上硐村村支书郭良贵私下告诉笔者,官兵们“每个月都来好几次,每次人不多。干完活就走,留都留不住。”

“不搞偏科、不搞规模、不搞花招”。几年前,该团在参与驻地脱贫攻坚工作之初,就定下了“三不搞”铁律。如今,一片片猕猴桃果园建起来了,一条条便民路通了,老人看病方便、孩子上学不愁……谷堡镇的脱贫攻坚路上,这支部队用务实举措践行着“服务人民”的宗旨。

“不搞偏科”——中心工作和脱贫攻坚相统筹

事实上,这次巡诊不是一次“单独行动”。

巡诊的医生护士,正是该团卫生队的预编官兵。不久前,该团刚刚完成了对驻地医院的编兵整组工作;而就在巡诊这天上午,医生和护士们还和现役官兵们一同进行了“战场自救互救”训练。

“军队的主业是打仗,参与脱贫攻坚也是践行服务人民的宗旨。《意见》的第一条原则,便是统筹好完成部队中心任务与参与脱贫攻坚,做到‘两不误、双促进’。” 该团司令部负责人凌博用三句话总结了思路:“取其所长,按需整组,因材施用。”

该团充分发挥驻地预编单位专业优势,在编实编强预编分队、同步开展战场卫生救护和机械快速抢修等课目训练的基础上,先后调集预编卫生、修理连队等30余人的专业力量,为挂钩扶贫村镇送医送药、维修农机、耕种作物。不仅提升部队战备训练水平,还积为贫困户们“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

修文县龙场镇放马坪村78岁的村民熊绍奎至今还记得,3年前的村子,11个小组有9个不通路。“家住放马坪,道路真难行。晴天草木深,雨天脚裹泥。”该团抽选专业技术骨干和工程装备进驻放马坪,采取“以工代训”的方式,出动机械数百台次,为村子修筑“村村通”公路10余公里,极大方便了群众日常出行和农副产品外运。而那年,上级到该团组织军事训练考核,该团仍取得了名列前茅的成绩,被评为“全面建设先进团级单位”。

“不偏科”的背后,是科学的统筹和谋划。为了防止“精力分散”,该团党委每年年初就开始筹划年度军事训练和脱贫攻坚工作,通过参加驻地“议军会”、“脱贫攻坚”协调推进会等方式,准确掌握问题,统一安排部署人、财、物、时,确保“合力推进”。

“有些单位派出驻村干部,蹲在村子里,把编兵整组和脱贫攻坚一起搞,既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理解,也进一步推动了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融洽了军民关系。”该团所在师秘群科干事代昊说。

使命“不偏科”,也带来了军地建设的互利共赢。该团开展“水上救护”训练,需要借用驻地某水库场地,驻地政府大力支持,不仅积极提供训练条件,还主动解决干部转业安置、家属随军、子女入学入托、看病就医等10余项困难,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双拥模范县。

“不搞规模”——选一两个点,扎扎实实地做

“急缺哪样就先做哪样,做一样就要成一样。”回顾这些年来的脱贫攻坚工作,该团政治处负责人吴金鑫颇有心得,“毕竟,部队参与地方脱贫攻坚工作的资源有限,不能‘砸钱砸物’搞规模,关键是要选准一两个点,扎扎实实地做,搞‘精准扶贫’。”

修建村委会蓄水池、改造何正文家厨房……翻看该团财务部门的脱贫攻坚“账本”,不难发现总经费和单个项目并不多,但每一笔钱都有着详细的记录。“人力物力财力用在什么地方、怎么用的,上级都有严格的审查。仅去年,从军委到战区再到师里,各级先后多次来团检查脱贫攻坚工作。”该团财务股负责人熊相辉说,“严格的检查下,如果用有限的经费铺太大的‘摊子’,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

不搞规模,选点仍然非常慎重。为了确定支援脱贫攻坚的项目,该团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根本不看名单,必须每家每户走到位,”每个月都要安排2至3次业余时间到村子里调研。吴金鑫告诉笔者,他们还主动协调驻地农业厅、农业局、扶贫办等地方部门,坐进定点帮扶对象家里、走进田间地头,详细了解生产生活困难和产业发展状况,量身定做“脱贫计划”。

“实际上就是‘以点带面’的思路。比如去年,我们帮助一家贫困户开展猕猴桃种植和生猪养殖,数量也不多,也就几亩、几头的样子,但是老百姓看到很好的效益之后,其他农户也就自然跟着做了。”吴金鑫介绍说,为了帮助几户定点帮扶对象种好猕猴桃,他们从种植、养护、采摘、销售等环节,发动官兵到村子里去帮忙,“就连安装自来水管,也要详细了解村民的需求和后期的维护。”

这样扎实细致的工作还有很多,但每一件都让上硐村的村民们印象深刻。“枪响子弹到!”上硐村村支书郭良贵最喜欢用这句话评价该团官兵的工作作风,说起官兵们干的好事也如数家珍:出资修建50立方米蓄水池,组织6名年龄较大的精准帮扶对象到医院体检,帮助尖山组修建了500余米便民路,投入数万元与学校共建留守儿童之家,出资解决某学生大三、大四学费……

当然,细致也不代表“细打零敲”。该团所在师前些年也遇到过一个大型饮水工程,评估下来要80多万。官兵们没有打退堂鼓,一点一点做,前前后后历经了3任党委班子。完工那天,官兵们身上淋着雨,百姓们眼里噙着泪。

不搞花招——充分发挥部队优势参与脱贫

部队参与地方脱贫攻坚的力度有限,但仍然大有可为。

“作风扶贫。”说起部队的优势,参加多年部队脱贫攻坚工作的代昊讲到了这个词,他刚刚在去年底被贵州省评为“省拥政爱民先进个人”。“部队踏实务实、令行禁止的作风,就是不搞花架子,做事实打实。”代昊说。

然而说起“花架子”,代昊至今对那次“教训”仍记忆犹新——那年上级检查扶贫,由于检查级别较高,官兵们非常重视。原本前期踏踏实实开展扶贫工作,老百姓们评价很好,可是为了迎检“出成绩”,他们私下安排了小学生戴红领巾、念感谢信,一路安排岗哨疏导交通这样的“花架子、形式主义”,被检查的领导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这件事在部队上下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并引发一场检讨反思。从那时候起,官兵们痛下决心:“好就是好,差就是差。任何工作都坚决不能搞花架子!”

不搞花架子,让官兵们真正懂得了爱民的情怀。一次出差,该团所在师负责脱贫的干部带回3棵小树苗送给村民。那时天很热,水分蒸发大,为了不让树苗渴死,这名干部一路上睡觉都要定着闹钟起来浇水,一直持续几百公里的路程;受疫情影响,一些贫困户生产生活面临困难,官兵们除了送去口罩、消毒水和化肥等物资,还主动帮助干农活、抢抓春耕生产;得知贫困户孩子上“网课”没手机,该团宣保股长刘伟自掏腰包买了一部智能手机送给孩子,进行远程辅导……

不搞花架子,让百姓们感受到部队优良的作风。为了给村民们普及国家脱贫政策,吴天明带着机关连夜加班查阅了大量资料、制作教案课件,给村党员和村民们上了一堂印象深刻的党课;优良作风换来信任,代昊还记得,一个贫困户家的孩子不爱洗澡,家长硬是把兵哥哥们请来帮忙教育,让小孩感受到军人的作风,孩子也开始听话……

“我们部队来自于人民,更应该把百姓的疾苦和困难放在心上,怀着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做点实事,让百姓真正过上幸福的日子。”吴天明说。

如今,随着初夏的阳光愈来愈明亮,杨康志一家早就开始筹划打算今年的农活儿了。看着家里被部队翻新的门窗中照进阳光,杨康志的心里也充满了希望。(图/文 杨成)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