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着力打造至纯至公至精至实至正的丹砂型、人梯型、工匠型、钉子型、清风型“五型”组工队伍,务川自治县委组织部按照建设“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组织部门要求,精心谋划、精细安排、精准落实,创新探索组织部门乡科级领导干部领片乡镇(街道)、党员干部领办党总支(党支部)“双领”工作机制,组织组工干部深入一线践初心、勇担当、做示范、建新功,提升组工干部能力水平,构建齐抓基层、共夯基础的联创联建新格局。
“体系式”谋划精安排。以夯基固本为重点,突出组织领导,强化要素聚力,紧扣基层党建工作重点部位、关键环节、重要节点,积极拓宽路径,创新推进组织部门乡科级领导干部领片乡镇(街道)、党员干部领办党总支(党支部)“双领”工作机制,实现全员出击、尽锐出战抓基层打基础。部领导亲自谋划、亲自安排、亲自跟进,采取部务会、部职工大会、部党员大会等方式研究安排领片领办工作6次。制定出台《关于部机关(事业)党员干部领片乡镇(街道)、领办党总支(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领片领点的主要目标、方式、责任和内容。成立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为组长,3名副部长为副组长,17名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双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1个,由分管办公室的副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领片领点日常事务。采取坚持自愿领片领点与定点领片领点相结合、集中领片领点与分散领片领点相结合的方式,组织50名组工干部分别领片16个乡镇(街道)和领办47个村(社区)党总支或党支部,构建起了领片领点“矩阵图”。
“清单式”推进严落实。着眼于责任下沉、力量下沉、资源下沉“三下沉”,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有效打破部机关与镇村“二元界线”,推动组工干部进村组、到一线,不断践初心、见世面、解难题、增才干。突出带头示范,积极探索部机关乡科级领导干部领片领点“双领”工作机制,通过“1+N”模式领片、“1+1”模式领点开展工作,实现乡科级领导干部领片乡镇(街道)和领办村(社区)党组织,列出责任清单11项,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指导、大督查“四个大”为抓手,常态化开展领片工作,及时了解乡镇(街道)政治建设、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党建促脱贫攻坚等情况,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关切的难点、热点问题。同时坚持全员领办、重点推进,采取“1名党员干部领办1个村(社区)党总支或党支部、1名非党干部由1名党员干部带着领办村(社区)党总支或党支部”模式,以上一次专题党课、组织或参与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一次专题调研、帮助建设一个标准化党总支或党支部、帮助建设一个“党建+产业”示范基地、协助打造一个“村社合一”示范点、解决一批民生难点问题“七个一”为重点,制定基层组织建设、党建促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村社合一”、集体经济发展等责任清单15项,不断引导组工干部访民生、体民情、谋实功,全力推动领片领办工作落地落实。
“双向式”联动强共建。坚持“镇村为主、领办指导、精准施策、协作推进、务求实效”原则,突出立体联创、多元联建,凝聚领片领点合力,形成双线作战、双向互动、多频共振的工作格局。紧紧结合组织系统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尽锐出战挂牌督战工作,实行挂牌督战与领片领点有机融合,确保督战中有“领办”,领办中有“督战”,对16个乡镇(街道)和47个领办点进行有效督战4轮,织牢了领片领办工作网底。采取“组工干部+软弱涣散和后进村(社区)党组织”模式,推进整顿软弱涣散和后进村(社区)党组织与领片领点“双线合一”,实现“订单式”服务24个软弱涣散和后进村(社区)党组织开展整顿提升工作。积极探索部机关领片领点横向协作机制,有效整合各股室(办、中心等)资源,连点成线、协同领办,推进业务工作与领办工作“双融合”“双促进”。同时完善组织部门与16个乡镇(街道)、47个领办点的纵向沟通机制,压实各乡镇(街道)、村(社区)主体责任,形成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统筹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包村(社区)领导包保抓、村(社区)总支书记亲自抓“四级抓”工作格局,划分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区16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责任点47个,大力增强联创联建内生动能,不断提高领片领办工作质效。(李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