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余庆县县委书记令狐绍辉再次在网络直播平台为“余庆茶·干净茶”代言,不仅吸引了150000+网友互动,还受到多个电商平台的关注。多家电商纷纷向被誉为“绿色金子”的余庆小叶苦丁茶抛来“橄榄枝”。
赤水市市委常委、副市长陶兴国也变身“网络主播”,为当地农特产品代言。3个小时的直播,卖出春笋、腊肉、晒醋等农特产品4.7万余单,销售额达到196万余元。
桐梓县多名乡镇领导开展线上代言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及短视频平台全方位、多渠道宣传和推广当地农特产品,销售额达到60余万元,同时还举办了线上消费扶贫活动,直播的观看人数近2000人,成交金额近2万元……这些都是我市大力发展智慧产销对接模式的生动缩影。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市委、市政府超前谋划,多次召开会议明确,各地在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深刻认识“危”中有“机”,积极抢抓国家电商发展政策机遇,依托电商平台等载体,做到市内市外“找市场”,线上线下“抓营销”,想方设法把农产品卖出去、卖出好价钱。
“抓产业重点就是抓营销。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着力补上冷库收储、冷链物流等短板,大力发展智慧产销对接模式,积极推动‘遵品’入遵入筑入粤入渝入沪,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市委书记魏树旺如此说。
目前,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全省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动员大会精神,各地在保持原有线下销售的同时,积极开辟线上市场,逐步建立多元化销售模式,已全面推行汇川区智慧产销对接中心模式,加快推进县级农产品配送中心和农产品销售工作专班建设,进一步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千方百计加大产销对接,拓宽销售渠道,全力把疫情带来的影响损失降到最低,决不让群众的辛苦烂在田间地头。
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也是贵州规模最大的发酵辣椒食品生产销售企业。受疫情影响,调味品行业传统线下销售复苏缓慢,该企业传统线下销售订单同比下降50%左右。然而,电商发展却激活了企业发展的“一池春水”。今年1—3月公司累计实现电商销售收入300万元,其中3月份实现电商销售收入162万元,是去年同期销量的5倍。
“面对此次危机,企业早有谋划和打算。”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骆弟益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此次疫情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等产生了深层次的变革。公司去年“试水”布局的社区电商——播州区马家湾桂花桥紫荆小区菜鸟驿站,一个月卖了700多件辣椒制品。去年全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其中电商销售收入突破1000万元,占总销售收入的7%。这些“甜头”,更加坚定了企业把电子商务作为与时俱进转方式抓营销促增长的重要渠道和有力抓手的信心和决心。
目前,该企业已成立全资电子商务公司,组建专门的电子商务团队,在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工商银行、平安集团等平台开设了网上店铺,月均销售收入达100万元以上,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遵义辣椒及相关农特产品销量的增长。
今年,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还将借力互联网的“快车”,充分利用社区电商,继续加大网店开设力度。同时,紧盯供给侧需求变化,积极注册电子商务品牌,在现有以辣椒产品为主的基础上,增加了花椒、豇豆、糍粑、腊肉等农特产品,有效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求。
“电子商务已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方式之一,预计今年1至3月全市网络零售额6.48亿元,增速达25.6%。”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说,今年,我市将深入推进电商综合示范创建,大力推动直播电商全覆盖,积极推动黔货出山,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全市电商市场主体持续增加,新业态电商蓬勃发展,全市第三方网络店铺15261家,累计上线遵义农特产品300多种,一季度全市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额接近4亿元。
记者手记
好产品卖得出、卖得好,关键是渠道要打通、桥梁要搭好。如果说,农业发展的“上半场”是生产,那么“下半场”便是销售。只有深刻认识疫情“危”中有“机”,才能让经历风雨的产业发展更加坚韧不拔。只有精准把握“宅经济”逆势上涨的现实需求,才能为黔货出山风行天下找到更多渠道和平台。只有深入分析和敏锐把握当前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带来的机遇,才能把农村产业革命大规模种养殖的优质农产品卖出去、卖出好价钱。(本报记者 李培松)
来源:遵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