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文旅融合产业竞争力

2020年04月01日09:13  来源:贵州日报
 

■ 张智勇 陈其荣 王超

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全球文化旅游业受到重创。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激励人心、催人奋进,为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贵州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文化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增添了动力。

当前,为解决文化旅游企业复工复产问题,重振文化旅游业发展信心,支持文旅企业尽快走出困境、恢复发展,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文化旅游业恢复并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为满足大众需求、激发消费潜力做好了准备。我省文化旅游业应该把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造成的危机转化成一种机遇,充分发挥贵州大数据产业聚集的后发优势和文化旅游业多年来的“井喷式”发展,运用好数据科技、生态文明、现代媒体、优质服务、包容共建等五大要素,加快贵州文旅融合的创新发展,形成贵州发展特色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态势。

用数据科技要素加快贵州优势的“数字文旅”建设。以搭建智慧旅游“一站式”服务平台为重点,深化大数据在文化旅游业领域的能力建设,构建全域旅游大数据综合分析管理体系,加快形成智慧旅游景区指导性规范,逐步扩大覆盖面。文化和民风是一个国家的名片。通过实施试点示范项目,培育一批文化旅游与大数据深度融合的典型企业,形成一批先进技术、产品、模式,推动大数据在文化旅游领域中的应用。贵州作为大数据发展的领先省份,不仅要借力大数据提升文旅融合软环境,更要将大数据应用到文化旅游业的创新发展中去。

用生态文明要素加快贵州特色的“生态文旅”建设。贵州应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将生态文明核心要素注入到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中,是推动贵州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长效抉择。首先,积极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因地制宜,科学开发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具有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间文化、生态文化等资源,追溯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以文化故事链或表演艺术等形式,形成少数民族地区文旅融合的创新生态系统。其次,促进特色文化元素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工艺进行结合,提供让游客入眼入心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最后,注重对传统民族村落的保护,保持乡村民族文化的原生态和原真性,突出文化的竞争力和软实力,打造文化小镇、民族文苑、文化驿站等文化旅游新业态,构建文化要素与旅游要素协同发展的生态文旅新关系。

用现代媒体要素加快贵州魅力的“创意文旅”建设。首先,“创意文旅”建设不仅要依托贵州独有的少数民族文化,还需要充分利用短视频、直播等现代化传播方式,通过典型人物的示范、体验、感受、宣传与推介,带来贵州文旅体验的人气和财气。其次,现代媒体助力贵州文旅融合的关键是要提高“创意文旅”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及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最后,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区域差异化的民族文旅体验项目,有别于周边省份,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商品展示、创意文旅项目分享、旅游智慧服务等功能,提升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用优质服务要素加快贵州承诺的“优质文旅”建设。始终坚持在文旅市场中对投资企业和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在行政办事效率、政策解读宣传、游客中心服务、市场诚信经营、产品质量保障等文旅事业发展所涉及的多环节、各方面“细微”之处,体现贵州各级政府对旅游事业发展的优质服务要求,贵州旅游市场对游客体验的优质服务目标。以国家高质量发展指导贵州建设“优质文旅”,通过文旅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高质量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实现贵州文旅融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用包容共建要素加快贵州先行的“共享文旅”建设。包容共建的“共享文旅”,必须“基于文化,融于旅游”,探索“主客共享,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引导城乡要素自由平等流动,借此盘活城乡闲置资源。贵州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地区“政府+村民+企业+游客”多元主体联合参与文旅事业发展的包容性发展机制,鼓励脱贫户在文旅产业中实现生产性就业,获得可持续生计来源,形成一种具有包容性的“共建共治共享”旅游社区发展新模式,充分体现了贵州省在文旅发展事业中对村民、涉旅企业、游客的包容性,也是文旅融合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一种创新模式实践。

(作者单位分别为: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财经大学。本文为2020年贵州省领导指示圈示课题《贵州营商环境软实力转化成区域竞争力的经验与成效研究》阶段性成果。)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