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镇:“村社合一”铺就乡村振兴路

2020年03月30日10:33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乡村振兴路。
乡村振兴路。

“现在安逸咯,家门口就有活路做,还有工资拿。”王大妈一边除草,一边开心的和一起干活的老姐妹们聊着天。王大妈是遵义市新蒲新区喇叭镇瓦龙村青杠山组的村民,今年70岁,身体还算硬朗。村里成立了遵义久长新果蔬专业合作社,于是她和老姐妹们都到合作社务工。“每天有80块钱的工资,离家又近,出门就到了。”王大妈高兴地说着。

为了发挥合作社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的作用,去年,合作社从北京引进了水果番茄进行试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于是,在上级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支持下,合作社今年修建了20个大棚,全部用于扩大规模种植水果番茄。规模扩大的同时,恰好为像王大妈这样的老、散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传统农业已经跟不上时代了,所以我们就从水果农业入手,以点带面进行推广种植。”谈到合作社的发展时,既是瓦龙村村委会副主任,又是遵义久长新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刘体良打开了话匣子。“再过一段时间,等起垄、覆膜、施肥、移栽的时候需要的劳动力更多,到时候隔壁村民组的老、散劳动力都会集中过来。”

据了解,除了眼前这20个大棚,合作社还流转了400余亩土地,并且申请了无息贷款,用于产业发展。届时,将为更多的劳动力解决就近就业问题。“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不但把老、散劳动力带动起来,让他们有了稳定的收入,同时也解决了合作社用工问题。”刘体良表示。

坝区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同时,山地农业也紧跟产业调整的步伐。在高山村,“村社合一”的遵义市高乐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九叶青花椒基地里,春季管护也逐渐进入尾声,正在给花椒树喷洒农药的高山村村民彭大妈告诉我们,今年已经是她在合作社务工的第四年了,能在家门口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她感到很满足。

彭大妈工作的这片花椒基地有75亩,每年用工需求能达到300人次,该基地解决了6个村民长期务工问题。除了花椒产业,高山村还充分把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种植商品辣椒、有机高粱、绿色水稻等,用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们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让合作社强起来,农民富起来,有力助推乡村振兴。”高山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小江说。

目前, 喇叭镇每个村都成立了一个专业合作社,通过“村社合一”方式,实行组织领导、经营管理、利益分配“三合一”,进一步增强村支两委的组织功能,整合和发挥项目资金效益,推动坝区和山区产业发展。今年全镇计划发展辣椒16000亩、商品蔬菜3500亩、红粱1500亩,6600余户社员家庭将通过土地流转和就近务工实现增收,产业的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了新的样板。(文/图 金家立)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