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松桃:“六个抓好”推动坝区产业发展

2020年03月30日10:24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2020年以来,松桃苗族自治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六个抓好”,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助推脱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突出成效。

坚持以坝区为农村产业革命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平台,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坚持抓具体抓深入,全面落实产业革命“八要素”和“五步工作法”,按照“突出点、连好线、扩大面、全覆盖”的要求,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资源要素整合,全面推进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坝区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辐射带动全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

加快完善坝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培育一批优势产品,形成一批先进技术模式和成功经验,实现坝区规模优势更加突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组织方式更加有效、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产品销售更加顺畅、增收成效更加明显,以58个坝区为主体,全力打造松桃农业现代化的“样板田、科技田、效益田”。全县坝区计划种植作物15.13万亩,其中,蔬菜7.684万亩(含辣椒2万亩)、水稻2.763万亩、油菜1.71万亩、中药材0.711万亩、食用菌0.062万亩、百香果1.2万亩,其它经济作物1.2万亩。新增引进和培育参与坝区生产经营的优强新型经营主体4家以上,所有坝区建成达标以上坝区,坝区平均亩产值8500元以上,坝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30%以上。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坝区耕地保护,加快划定坝区土地红线。抢抓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关键农时,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安排向坝区倾斜,因地制宜推进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宜机化等建设,支持在原有基础设施上实施填平补齐、提质改造。加强山地农机推广应用,积极发展温室大棚、微滴灌等设施农业,加快完善产地初加工、产品精深加工、产地市场、冷链物流等配套设施。加大建后管护力度,明晰农田水利设施权属和维护管理责任。完善农业生产体系,落实灾害预警应急机制和物资救补保障等机制,严密防范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抓好有害生物防控,提高坝区经济效益和防灾减灾能力。落实财政奖补政策,按照“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原则,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实施产值奖补和基础设施奖补项目。全县坝区土地流转(入股)率60%以上,有效灌溉率80%以上,田间道路通达度90%以上,新增坝区冷库库容0.4万立方米。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全县坝区主要农作物政策性保险参保比例60%以上。

抓好产业结构调整

坚持质量优先、效益至上,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选优主导产业和发展模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坝区产业发展。优化“一坝一策”并推进落实,迅速做大做强蔬菜、百香果、辣椒、食用菌、草本中药材、优质粮油及烤烟等优势产业,促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彰显坝区产业水平,体现坝区价值。聚焦贫困地区坝区,优先实施一批见效快、效益好、带动力强的项目,有效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加强作物茬口衔接,推广间套复种、水旱轮作和“一年多季”“一田多收”“一业多效”等发展模式,实现全县坝区除在田多年生经济作物以外的区域平均复种指数达200%以上,全方位促进坝区农业提质增效。加强坝区种苗基地、市场物流等建设,发挥在农村产业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抓好农业科技支撑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用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科技特派员等资源,推动农业专家精准服务坝区产业发展,实现坝区技术服务团队全覆盖。总结推广轮作复种、绿色防控、种养循环、农艺农机融合等技术和模式,推进农业生产和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支持坝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全县坝区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60%以上、良种良法覆盖率100%。加快坝区要素集聚和业态创新,促进农产品加工、市场流通、休闲体验、农业服务业等融合发展。加强坝区大数据平台推广使用,支持有条件的坝区发展智慧农业,利用物联网、区块链、“互联网+农业”,实现现代农业生产、流通、销售的实时监控、精准管理和远程控制,提高坝区生产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抓好组织方式推广

巩固和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构建坝区产业发展共同体,实现坝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覆盖。用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产业合作机遇,用活坝区奖补、贵州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等政策措施,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创新投融资机制,支持松桃东云农业、松桃净山元一、明康果业、桃源香菇、铭晟农业、贵州联民农业、贵州泓黔农业等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培育壮大坝区龙头企业,鼓励县扶投公司等国有平台公司深度参与坝区产业发展。围绕坝区主导产业链条缺失和薄弱环节,策划编制一批重点优势产业项目开展精准招商,新增引进和培育4家以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推广“村社合一”成功经验,发挥好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带领作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一起干,促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形成的共同体更加紧密,着实推进坝区合作社规范提升,切实增强合作社经营管理能力。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探索和推广各类组织面向坝区开展土地托管、代耕代种、农技推广、冷藏保鲜、冷链运输、市场信息等农业生产性服务。

抓好产品市场销售

抓好农产品适度规模经营,坚持把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作为推进坝区产业效益最大化的核心任务,形成生产、流通、销售高效衔接的流通体系。支持发展订单农业,推进坝区农产品进学校、进机关、进医院、进企业、进社区、进超市,开展多形式的产销对接,提高坝区农产品县内市场占有份额。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支持坝区与各大电商平台开展深入合作,鼓励创新营销模式,推动线上线下销售深度融合。用好“松货出山”等渠道,积极开拓对口帮扶市场、周边省市市场及东南亚等国际市场,确保坝区农产品种得出、销得了、卖得好。深入推进品牌强农战略,提升坝区农产品分级包装、仓储物流、冷链运输、产品追溯等各环节水平,支持企业开展农产品绿色、有机认证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加大品牌培育推介力度,打造一批坝区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抓好农民持续增收

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和创新创业培训,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产业工人,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地就近吸纳劳动力务工,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抓好“农银企产业共同体”试点,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鼓励集体固定资产和财政资金量化入股,扩大产业项目对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覆盖面,优化农民在坝区产业链、利益链、价值链上的环节和份额,全面提升农户参与度。探索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基金和补偿机制,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鼓励村级股份合作社带头发展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坝区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发展红利,实现坝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30%以上。

抓好全面提标创建

在巩固提升2019年样板坝区和达标坝区创建成果基础上,将所有坝区建成达标以上坝区。围绕样板坝区和达标坝区创建指标要求,加强工作统筹推动,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引导资本、科技、人才、信息等现代要素向坝区集聚,打通先进生产力进入坝区的通道,提高坝区土地产出、资源利用、劳动生产水平,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加强坝区农产品生产、销售、平均亩产值、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监测统计。深入总结坝区产业发展、生产技术、经营模式、投融资、流通体制改革、“三变”改革等方面典型案件和成功经验,推动建立坝区产业发展标准体系。

抓好工作机制健全

坚持以机制完善、政策创新为基本动力,构建以保护耕地、完善设施、集聚要素、融合产业、绿色发展、深化改革、宣传推广等为主要内容的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制度体系,全面激活坝区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坝区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系统谋划、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的职能,压实工作责任,凝聚工作合力,推动全县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迈上新台阶。坝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建立常态化工作协商机制,强化工作联动,提高工作效能。推广先进种养模式、“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和“三变”改革经验,打造一批坝区典型。(杨智勇)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