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岗坝区建设:引领“四型”农业 壮大“三园”经济

2020年03月23日09:21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金鼎山镇莲池坝区全貌。
金鼎山镇莲池坝区全貌。

作为黔北经济协作区遵义市的中心城区之一,红花岗区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区位、交通、资源和产业优势,以城郊型、效益型、科技型、示范型“四型”农业为抓手,围绕城市“菜篮子、果盘子”做文章,以9个坝区及周边15°至25°的坡地为主体,全面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大力推广蔬菜、经果种植为主,乡村旅游补充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了保供蔬菜、精品水果两大主导产业.

全区现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产地认证的农产品共27个,从坝区及其周边产出的莲池苦瓜、温泉葡萄、海龙贡米等农产品深受城区群众欢迎。建成金川·湿地生态公园、银江?葡萄园、后庄·蓝莓园、深溪高坊、苟氏盆景园等一批“田园综合体”和农文旅一体化项目,农业产业化、规模化进一步壮大,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形势喜人。2019年,莲池新天地、海龙贡米等9个坝区完成蔬菜种植10250亩、辣椒面积1200亩、食用菌种植683亩,带动549户贫困户户均增收800元以上。2019年全区(包含新蒲新区)农业总产值达58.08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59元,增长10.1%。红花岗区已完成贫困人口及贫困村全面脱贫退出的任务。

对照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五步工作法”等总体要求,红花岗区紧紧抓住农村产业革命这个“牛鼻子”,用好坝区建设这个“药引子”,积极推动城郊型、效益型、科技型、示范型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壮大菜园、果园、乐园“三园”经济,把坝区培育成现代化农业的样板田、科技田、效益田,把坝区建设成为全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抓实基层党建,让“火车头”带动更加有力

一要建强基层组织。按照区域相连、产业相近的原则,由坝区所在村党组织牵头,联合村集体发展有限公司、专业合作社、经济合作社、村内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组建联村区域(村与村、村与企业)党组织、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切实增强区域党组织的统筹力、凝聚力、作战力。二要选好配强带头人。要把那些有公心、愿意为民办事,发展能力强的企业家、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充实到党的基层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岗位上来,示范引领,示范带动。积极培育一批农村产业发展大户、农产品经纪人和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致富带头人。三要强化要素保障。要健全完善“坝长制”组织体系,通过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专业坝区)上,不断培育壮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能管理、善经营的农村工作人才队伍。以抓党建统揽和调配农村产业发展要素,通过联村党组织统筹、调度,定期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实行抱团发展、共同发展、融合发展。

抓产业布局,让“责任田”产能充分释放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20字方针”,以9个500亩坝区建设为重点区域,以市场为导向,精准坝区农业产业布局。在远郊区域,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调整优化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减低效农业,扩大产业规模,推动猕猴桃、水晶葡萄种植和速生蔬菜、高粱等扶贫产业做大做强。在城郊区域,以城市保供为目标,着重实施巩固提升“菜篮子+果盘子”工程,大力推广“蔬菜+”和“经果+”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深溪蔬菜、海龙贡米、羊肚菌、西瓜和巷口李子等绿色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种植规模,着力打造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品牌。在样板示范区域,始终坚持以科技引领、产业带动为目的,以招商引资、扶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做大做强等方式,积极打造莲池新天地、高坊店子坝、海龙贡米等4个高效示范坝区样板。同时,深入落实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发展农村“田园综合体”和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大力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促进城郊资源互补、良性发展。

抓产销衔接,让“农产品”流通更加顺畅

一是搭建农产品销售网络平台。积极探索建立集农资供应、产品代销、仓储物流、技能培训、农机服务等为一体的多元供销服务体系。积极依托“黔货出山”“新雪域冷链物流”“云上金鼎”等电子商务和网络平台,结合农产品生产空间分布、品类结构、生产规模、上市时段,逐区域、逐品类对接市场、落实销路。着力构建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模式,实现农产品产销精准对接广州、杭州等城市。二是做足城市保供文章。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以保供为主积极拓展本地市场份额,大力推进绿色农产品配送“进学校、进医院、进机关、进企业、进超市、进小区”工作,进一步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确保城市餐桌子、果盘子足够充足。三是用好移动互联网。积极利用“两微一端”、抖音、快手等群众易于接受的移动平台和吉马生鲜等本地网络配送平台,发动和鼓励产业大户根据产业规模和产量定向定点推送特色农产品,扩大产品销售链条,有效提升我区农产品附加值。同时,面向公众客户、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单位和个人提供农产品买卖交易、农业信息和产品溯源等服务,让老百姓吃得放心。

抓利益联结,让“大蛋糕”分配更加合理

一要培育市场主体。积极推行“村社合一”,培育承接载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农村集体资产和农民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以及资金、劳动力等入股投资。大力扶持能人领办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企业以及生产、生活经营市场主体,让区域经济活跃起来。二要打造利益联结共同体。积极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行“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引导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通过产程分工、关联经营、集群发展等形式延长农业产业链条,积极为失地群众、返乡农民工解决就业问题,创新利益联结共同体。三要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健全完善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格机制和风险保障制度,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连接关系,有效防范化解农业产业风险,减除农户的后顾之忧。大力推广订单生产、反租倒包、产业托管、入股分红、资产收益等利益联结方式,合理确定农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价值链中的合理地位,着重推动利益分配向贫困户倾斜,切实增加农民收益。

抓融合发展,让“新农村”迸发更大活力

一要有经营乡村的理念。山水林田路湖草、电、讯和空气既是农村的资源,也是农村发展的资产。要用“经营”的理念推进乡村振兴,用现代化理念、信息化手段“经营”好一个村。要遵循全域规划、全域建设、全域经营的理念,推进思路规划化、规划项目化,按标准把莲池、后庄、贡米、店子坝等坝区整体规划成一个大景区、大乡村,变传统农村建设为现代景区经营。二要突出村庄景区化。以文化传承为引领,以乡村旅游为载体,围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再出发战略,突出乡村特色,找准每个乡村品牌定位,体现差异性和多元化的乡村之美,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全区9个坝区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充分彰显乡村的特色和韵味,精心打造都市人向往的魅力乡村。三要推动融合发展。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把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和资源向近郊农村疏散、延伸,扩大城市生活消费圈。要抓实产业融合,大力建设农、文、景相得益彰的田园综合体,大力发展休闲经济,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层次,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村城市共建共享、现代文明与自然生态高度融合的新优势,提升村庄造血功能,拓宽坝区及周边群众的增收致富路。(文/图:红 轩) 

点击查看人民网贵州频道新冠肺炎疫情报道

(责编:罗彬月、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