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书写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松桃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2020年03月18日12:50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团山安置点就业创业服务中心
团山安置点就业创业服务中心

3月13日,走进蓼皋街道团山社区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的扶贫车间,只见20多名工人正在耐心细致地加工锡箔纸。锡箔纸加工完后,将发往浙江等地。 从事锡箔纸加工,解决部分搬迁群众就业,是蓼皋街道团山社区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促进搬迁群众增收渠道的一条重要措施。

“我老公外出广东打工去了,我在家照顾老人和学生,每天还能在这里做工。一天有几十块钱,家照顾好了,还能挣点零用钱。”从瓦溪乡岩桑坝村搬迁来的杨红英大姐一边做,一边介绍。自从搬到蓼皋街道团山社区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后,小孩已经从村小转入县城读书,接送学生之余正愁没事可做,得知社区内有扶贫车间可以解决就近务工,心里乐滋滋的。

杨红英一家原来居住在偏僻的瓦溪乡岩桑坝村七羊坝组。那里交通不方便,一家人靠种田为生。去年搬到蓼皋街道团山社区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来,这里交通方便,学校、医院、超市都有,方便得很。杨红英现在逢人都说,做梦都没想到的,搬迁实现了。

蓼皋街道团山社区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是松桃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之一。截至目前,该安置点完善了小区道路、绿化亮化、供排水、综合管网等附属设施,提升了居住环境。共完成搬迁入住1264户604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75户5653人。

松桃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过程中,认真贯彻省、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立足县情,精心组织,精细谋划,精准发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奋力书写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突出后续帮扶,通过落实产业帮扶、劳动力就业帮扶等途径,让搬迁户在“搬得出”之后,还要 “稳得住”“能致富”。

基础设施好让搬迁户“搬得出”

“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走进松桃县城花鼓大道背后坪安置点,临街的墙上贴着的红色大字道出了搬迁群众的心声。

“家里水、电、网、路都通了,我100%满意。”在花鼓大道背后坪安置点,34岁的搬迁户陈康乐呵呵地说。在陈康120平方米的新房里,电视机、洗衣机、净水器等摆放有序,新家干净整洁。

“有女莫嫁安子山,背起背篓满山转。”这是流传在陈康以前居住的冷水溪镇齐心坝村安子山的一句话。陈康说,老家在松江河上游高山之上,村民喝水都时常成问题,碰上天旱,还得要消防车送水进村。如今在新家,陈康拧开厨房的水龙头,自来水哗哗流出。

“我们住得舒心。感谢党的政策好。”陈康还说,花鼓大道背后坪安置点有路灯,还有垃圾焚烧池,附近就有学校、医院,生活很方便。

花鼓大道背后坪安置点靠近县城,附近有学校、卫生院,便于搬迁户就业、就医、适龄儿童入学。坚持政策标准,按标准完成安置房及水、电、路等附属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了集中安置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傍晚时分,漫步在花鼓大道背后坪安置点,可以见到不少搬迁户在健身设施上锻炼身体。该安置点就建在县城主干道上,学校、医院、超市等资源一应俱全。

产业帮扶让搬迁户“稳得住”“能致富”

王建新是一个善于为搬迁群众提供勤劳致富平台的人。2019年,他看到蓼皋街道团山社区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一些搬迁户没有合适的工作,便嗅到了商机。在和当地政府协商后,他在安置点开办了一家扶贫车间——松桃鑫世德综合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扶贫车间有1400多平方米,最多时可解决220人左右的搬迁户来上班。”王建新说,扶贫车间的产品远销浙江、广东等地。

在奋力书写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过程中,松桃突出后续帮扶,落实产业帮扶。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扶贫车间、发展特色产业、发展自主产业等多种途径,基本实现了搬迁户与产业利益链接全覆盖。同时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户后续保障问题,实施抓好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建设服务、搬迁群众就业创业信息台账、就业创业政策扶持、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公益岗位托底安置等“六抓”工作,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难题。

各安置点乡镇(街道)因地制宜,引进服装纺织、电子、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茶叶加工等轻工业企业,利用安置点一楼门面,建立楼下就业脱贫车间或加工厂,由安置点乡镇(街道)政府组织搬迁劳动力进车间务工,为搬迁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创造条件。并依托“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机会,有针对性地对搬迁群众进行各种技能培训,拓宽搬迁群众的就业渠道。

为加强就业培训,社区结合搬迁户的特长、兴趣、爱好等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千方百计为搬迁户提供就业岗位。

“为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创业问题,社区通过开展各类培训,把搬迁群众推荐到周边的中药材饮片加工厂、大川纺织厂、汽车配件产业园等大中型企业就业,目前就业1300多人,保证了一户一就业,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团山安置点社区支书舒文绍说,此外,通过安保、后勤、物管等大量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有100余人,社区现正在洽谈一家食品加工企业,项目落地后还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着力打造易地搬迁松桃模式

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松桃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探索推行“三二三一”工作法,即3个“二”、3个“一”,为做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书写了精彩篇章。3个“二”,就是健全“两档”、建设“两馆”、做实“两服务”。 切实建立健全易地扶贫搬迁资料“一户一档”、就业创业台账“一户一档”,让搬迁管理更规范;建设团山社区乡愁馆和育才社区城市体验馆,感恩教育更真切;积极做好搬迁中和搬迁后这“两个服务”,搬迁服务更周到。

松桃全面加强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按照“一架构三清单”要求,成立了安置点社区党支部11个,打造民心党建示范点2个,全覆盖组建了社区居民委员会及工青妇组织。搬迁群众子女幼儿入园2603人、小学入学7286人、初中入学4753人,实现100%就近入学。采取新建或社区延伸服务的方式,实现安置点社区医疗服务全覆盖。指导推荐就业15327人、自主创业164人,全面实现“搬迁家庭一户至少就业一人”的目标。

着力“挪穷窝”,松桃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中之重和“当头炮”,作为“挪穷窝”的重要路径,统筹推进工程建设、群众搬迁和后续扶持,实现搬迁脱贫。按照“以岗定搬、以产定搬”的原则,“十三五”期间松桃共投入资金22.87亿元,腾出最好的地段,县内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33个,住房8180套,完善了小区道路、绿化亮化、供排水、综合管网等附属设施,提升了居住环境。搬迁群众全面入住。按照“应搬尽搬”“不通则搬”的原则,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度贫困地区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搬迁。“十三五”期间,共完成搬迁入住14888户6813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224户48415人。(图/文 杨松林) 

点击查看人民网贵州频道新冠肺炎疫情报道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